今年4月8日,立法院院會正式退回勞動部「砍勞工七天國定假日」的行政命令,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不予備查」,要勞動部兩個月內主動進行修正,否則「砍假命令」就將自行失效。
消息傳出,勞工團體紛紛高呼「抗爭有成」、「恢復勞工國定假日共19天終於有望」,迎接這抗爭兩百多天以來,難得的階段性勝利。
然而,這場「砍假風波」中,勞動部長陳雄文卻一再高分貝砲轟,聲稱「撤回砍假對資方將造成很大的負擔」、「未來勞資雙方恐失去信任,對勞工並非好事」,其主動積極替資方著想的說詞與態度,幾乎和工商團體如出一轍。無怪乎諸多勞團嘲諷質疑:他究竟是勞動部長,還是經濟部長?是勞動部,還是「資」動部?
縮短法定工時,但砍七天假?
環境工程背景出身的陳雄文,是國民黨政府執政期間的最後一位勞動部長。2014年7月底,前勞動部長潘世偉因婚外情風波,草草辭職下台後,就改由他接任部長一職。因為陳雄文並無勞動事務背景,且原本作風相對低調,未強推任何政策,大眾輿論或勞工團體過往一般多對他「無感」,也未強烈感覺到他親近資方的立場。
然而,此次「刪減勞工七天國定假日」爭議,陳雄文卻異常堅持後不但一再幫資方團體如工總商總喊話,甚至不惜重砲抨擊主張退回砍假案的立法委員。一時間成為了國民黨「看守內閣」期間,最具媒體焦點的閣員。
回首整個問題的爭議在於,立法院於2015年5月修改《勞動基準法》,將原本的勞工法定正常工時上限「雙週84工時」,縮減為「單週40工時」,明定於2016年1月1日開始施行。然而,勞動部長陳雄文卻於2015年12月,突然發佈〈勞動基準施行細則〉第23條修正案,將勞工國定假日自原來的19天,刪減了7天,剩12天,作為「配套措施」。
政府一邊縮短勞工法定工時,另一邊卻搭配砍勞工國定假日?無怪乎引發不少輿論批評:「這簡直是把勞工當猴子耍!?」實際上,此一「單週40工時」案的修正,距離前次縮短法定工時,已有15年之久。對於工時已屬「世界第三高」的台灣勞工,也可說是「遲來的正義」。如果這樣都還需要「配套措施」,那究竟政府是否真有心要促成降低工時,就相當啟人疑竇了。
真相:砍七天假,工時不降反升
僅管此一「砍假案」從去年九月起,就不斷受到勞工團體陳情抗議。但陳雄文的態度可說是「不動如山」。他一再對外聲稱:「2016年起,法定工時將從雙週84小時改為單週40小時,一年共減少了104小時的工作時間,等同讓勞工多放了13天假。因此,勞工國定假日就是刪減了七天,依然比過去能多休假六天。」並主張這是「勞資雙方的共識」,堅持不退讓。
但勞工團體只要稍微冷靜思考,就知道陳雄文的說詞毫無根據。因為,「法定工時」的下降,和勞工「實際工時」的下降,全然是兩回事。過去儘管法定工時上限是「雙週84小時」,但早就有約七成的企業主動實施「週休二日」,讓工作時間只有「單週40小時」。如今修改法定工時全然不會影響到他們,但「配套」砍掉七天國定假日,他們的勞工權益就立刻受損。要不是損失放假機會,就不就是減少加班費權益,辛苦的受雇階級怎能不抱怨?
甚至,從政府最新的工時統計數據也可看出,陳雄文「勞工反而多放六天假」的說法,不是事實。
從行政院主計處進行的「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月報可以得知,我國就業者主要工作的每週實際工時,幾乎沒有因為法定工時從「雙週84小時」改為「單週40小時」,有多大的變化。官方數據中,民國104年12月時,就業者週工時是43.53小時;然而,等到105年1月實施新的法定工時制度後,週工時也只小小下降為43.32小時,每週只實際減少了0.21小時。一年推算起來才因此減少了約11小時左右。
但「砍七天國定假日」,效果卻是讓勞工得多出七個工作天,也就是得一年多工作56個小時,折算每週平均得多工作1.04小時。這增加的工作時間,遠遠多過於因為減少法定工時而能實際減少的工時(每年11小時、每週0.21小時)。這是官方自己公佈的正式數據,勞團也正式召開了記者會公告周知。對此,勞動部或陳雄文豈可再繼續混淆視聽、裝聾作啞?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月報〉;作者自行繪圖
操弄意識形態,反遭看破手腳
所幸在勞工團體的堅持持續抗議,以及二月一日上任的新立院從善如流下,「砍假案」已遭立院決議退回,要求在兩個月內進行修正,否則將自動失效。這之中的一個轉捩點或許在於,陳雄文為了替資方利益辯護,甚至越演越烈,操弄了各種意識形態,反而引來了強烈反感。
例如,為了強推砍假案,陳雄文向媒體喊出:「社會大眾都不認同『光復』了,為何『光復節』還要放假?」、「不是許多人期盼『轉型正義』,訴求要拆掉『蔣公』銅像,為何今天『蔣公誕辰』還要放假?」他甚至自我標榜這是「說真話」,不滿立法委員為了選票討好勞工。
但陳雄文的這種說法,看在明眼人眼中,實在是難以認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張茂桂研究員,就在其臉書上留言指出:「勞工休假被綁在國定慶典日,不是勞工的選擇。難道說當天要休假的目的是要保證我認同此慶典日嗎?這問題詢問台灣原住民部落長老就知道,根據漢人的週休與假期時間辦慶典活動,是現代不得以的作法,無涉認不認同漢人時間立場的問題。」把勞工要求保衛放假權利一事,和代表他們支持這些「紀念名目」一事混淆起來,這種誅心之論,儘管表面上強勢,但實在說服不了人。
蔡英文政府的第一個勞工課題
無論如何,五二零之後,勞動部長陳雄文將會被掃入歷史之中,但新政府將會如何因應這個課題?才是當前各界需要嚴密觀察的。
蔡英文任命的新任勞動部長郭芳煜,是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勞動部常務次長。這任命案廣泛遭勞工各界批評是「了無新意」、「無助改善勞工權益」。他將會如何因應「砍假案」一事?是會遵從勞團訴求與立院決議,就此放下任何的砍假企圖?還是依然追隨「長官」陳雄文的腳步,繼續來拼命替資方思考「配套措施」?這個方向不思考與表態清楚,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成為蔡英文政府的一塊燙手山芋。
但說到底,關鍵還是在社會之中的勞資角力拉鋸。沈寂許久的台灣勞工運動,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被親資政權出賣後,能否痛定思痛,漸漸茁壯自身,發展勞工階級的政治與社會影響力?讓台灣不再是一個「資方能決定一切」的金權島嶼?這些課題,不管是陳雄文或蔡英文,恐怕都給不出答案。但只能靠勞工階級自身,透過長期的實踐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