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一月刊)強過法案 勞團嗆決裂

硬砍七天假,勞團與立院衝突不休

攸關全台灣900萬勞工權益、涉及「刪減七天勞工國定假日」與以「一例一休」聲稱屬週休二日的勞基法修法法案,在2016年12月6日正式落幕。民進黨政府在小英總統的「拍板定案」下,上下一致地投下了贊成票,以多數優勢強行完成三讀。

三讀通過的同時,立法院外則是大批勞工團體抗議不斷,甚至已接力絕食長達一個月以上。消息傳出,持續抗議的勞工們無不失望與憤怒,甚至揚言「這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未來小英繼續執政的三年半,勞工團體將會抗爭到底」。

過去以來,勞工團體和民進黨雖不可說站在同一陣線,但的確保有與國民黨來得更多的合作關係。雖然在扁政府執政八年以來,勞工團體也經常批評「藍綠一個樣」、「上了臺就犧牲勞工」,但大體而言未有如此強硬的抗爭浪潮。為何此次小英才上台半年,就引發數十個勞工團體的勃然大怒,在街頭一再地發出怒吼?

原因無他,勞工感覺到的不只是權益被犧牲,而是對政治人物最基本的民主與誠信,都產生了信心危機。有兩個顯然粗暴的現象,能夠清楚說明勞團為何如此憤怒。

缺乏民主溝通、公聽會形同虛設

舉例來說,2016年11月16日,「砍七天假」勞基法修正案已經延燒近一年之久,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才第一次針對影響900萬勞工權益的此一重大法案,召開公聽會。

儘管先前才爆發了立委陳瑩等人以一分鐘的時間,粗暴將法案送出委員會的爭議。在黨團協商與各界要求下,才補回了這場公聽會議。然而,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各界受邀的勞團與學者們依然抱持期待,備妥資料預定前往公聽會說明議題。然而,現實中卻彷彿是「假公聽會」一場,參與者無不失望重重。

首先,在開公聽會前,民進黨黨團幹部就多次對媒體宣示:這個案子一定會立刻送出委員會,再一週就要三讀通過。試問:連公聽會都還沒開,就放話「一定要通過」,這樣公聽廣納意見,再做修正的可能性有多少,不禁令人質疑。

而在公聽會現場,儘管的確邀請了諸多勞工團體、學者專家,約有三十人與會。但整場公聽會上除了民進黨的召委陳瑩之外,九位衛環民進黨籍的立委,僅有一人在場。來自世新大學、東華大學的勞工研究專業教授在台上言之鑿鑿,強調「砍七天假」將對勞工造成的權益損害。但與會代表甚至發現,當學者們奮力發言的時刻,主席陳瑩卻多半在「滑手機」,根本心不在焉,彷彿「講給空氣聽」。

而進行了一個上午的公聽會,十五位發言的人士中,有十四位明白提到「拒絕刪減七天國定假日」修法。僅有一位支持「國假換成特休,但要有配套落實」。沒有任何人發言支持按照現在的民進黨黨團或政院版本通過修法。但試問,立院如何看待這樣清清楚楚蒐集到的「公共意見」?執政黨對這樣的意見做出了什麼樣的回應?

答案是「沒有」。儘管經過了這場「絕大多數意見都反對修法」的公聽會,日後執政黨依然「按劇本演出」,立刻在立法院委員會審查時硬闖通過,兩週後就在立法院院會強行表決闖關,對多數意見與社會抗議視若無睹。所謂的公聽會對執政者來說,不過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彷彿讓你們講話就是了,「假公聽會」就是如此。而這攸關九百萬勞工的權益,再捏造成「砍假只影響4%勞工」、「只有極少數人在反對」…,最後硬闖就對!?無怪乎勞團會感到憤怒。

所謂「最會溝通的政府」,難道是「有溝沒有通」,或只不過是「最會和資方溝通的政府」嗎?

堵勞團,高規格的警力「保衛立院」

除此之外,在缺乏真誠溝通的同時,立法院卻是每日燒掉150萬以上的警力預算,只為了防堵勞工團體的抗議!?

這段抗議以來,勞工團體自2016年11月4日下午開始,就在立法院前紮營舉辦絕食抗議行動。透過接力絕食的方式,要求民進黨政府撤回「砍勞工七天假」的修法法案,前後有超過二十位以來的勞工代表參與絕食,其中更有人絕食長達12天之久。

然而,一個月以來,竟沒有任何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或相關官員,前往現場探視絕食勞工。政府所做的,卻是調來大批的警力,比照「三一八學運」時的警力規格,將立法院內外團團圍住,只為了唯恐勞工阻礙修法的進行。

勞團抗爭一個月以來,不論白天或夜晚,一路往立院看進去,環繞一圈眼見就有超過三百位警察(還不含經常在立院內外走動的便衣警察)。加上排班,保守估計有上千名警力駐紮在立法院裡面。國家「合法暴力」的密度之高,軍營也不過如此。

而根據估算,以每名警力出勤八小時約1500元薪資推算,每天部署1000名警力,就將花去150萬元!對此,勞團自然會感到疑惑:政府為何寧可不撤回砍假法案,讓社會回歸民主程序討論,也要耗費這麼鉅額的警力成本,強硬闖關?把前來表達意見的勞工團體形同「大敵」對待,過去卻一再聲稱「和勞工大眾站在一起」,這是什麼樣的政府?

看在勞工眼裡,只能有一種解答:原因無非是執政黨同樣為了資方的利益,早已和資方團體勾結好種種暗盤,所以非要「一分鐘」硬闖不可,沒有商量的餘地。甚至為了硬闖,勞動部灑錢做扭曲事實的廣告,立法院每天部署上千警力來保衛政權,甚至還謊稱「這一切都是為了勞工」、「勞工是我們心中最軟的那一塊」。傷及他人裏子,卻又還要爭取面子,當然只會讓人覺得是口惠而實不至,導致社會信任的崩盤。

走出民主幻象,回歸勞資角力

民進黨此回的強勢操作,固然暫時間達成了目的,也足以和資方團體交代。但造成的嚴重社會對立,以及犧牲長期以來建立的人民信任感,恐怕是得要花上加倍的努力才可能挽回。無怪乎,許多立場相對中立的人士此回都難免質問一句:民進黨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不過,既然政黨已採取實際動作做出選擇,要緊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選擇是什麼?

有些不滿的聲音放話說:「下次用選票來制裁政客!」但問題是,歷史經驗下來,選票固然能夠「替換」政客,卻無法「消滅」政客。那些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的劇碼,彷彿永不止息。而每次被犧牲的,卻總是勞工這一邊?

或許勞工們真正該正視的是:政治人物的勞資立場,不過是社會中勞資力量對比的反映。如果一個社會中資方站強勢主導地位,透過政治獻金、媒體放話、政商勾結、推派代表等等方式,總是能讓政府站在他們這一邊。而當然這前提是,勞工沒有組織起自己的團結組織,在社會、輿論、政治等領域當中,爭取站在勞工一方的發言權。現實來看,在台灣資方持續裹挾政府,不斷傷及勞工權益的當下,勞工儘速透過工會或勞工政黨團結凝聚力量的必要性,是再迫切不過了。

這場爭議,的確只是開始,不是結束。工人階級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抗爭經驗中,認識清楚這個階級社會的現實,以及政權的階級屬性,一日又一日地接近採取必要的根本行動。我們呼籲政府應當儘速懸崖勒馬,認清楚誰才是社會的主人。否則,台灣勞工必將日益認識到這階級社會的本質,在越來越強烈的社會衝突中,把剝削寄生的一群政商蠹蟲,掃入歷史的灰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