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五月刊)產業好 勞工就會好?

圖說:台灣就業市場長期陷入薪資停滯,農村勞力也流失不少。

破除「涓滴效應」迷思

過去20年間,台灣就業市場長期陷入薪資停滯,「低薪、高工時」似乎快要成為台灣勞工無法擺脫集體夢魘。日前,被媒體封為「台灣流通教父」的全聯實業總裁徐重仁,更因一席「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引發軒然大波,在年輕一輩的勞工大為反彈下,最後才被迫出面為其「失言」致歉。

台灣長期的低薪現象,影響所及,不但造成台灣內需消費市場擴張動能不足,不少研究也證實,整體社會勞動條件普遍不佳,而且缺乏成長性。亦造成台灣年輕一輩不敢生小孩、導致「少子化」重要因素之一。

圖說:「低薪、高工時」成為台灣勞工夢魘,近年來物價也飛漲。(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涓滴效應過時 公司賺錢、勞工瞪眼

至於如何解釋台灣勞工面臨到低薪現象,雖然企業主、政府官員乃至於經濟學界,看法略有些許差異。然而,卻仍舊不脫搬出在國際上,已經成為過時的理論「涓滴效應」。這種見解大體上認為,勞工薪資低,是因為整體經濟成長不夠、企業獲利不足,只要經濟景氣回升,企業獲利擴大,勞工的薪資「必然自動」會跟著雨露均沾而調漲。

舉例來說,不久前,主計總處主動解釋台灣的低薪現象,主張主因是出在薪資較高的製造業外移,導致製造業工作機會一併移往國外,留在國內的服務業薪資普遍較低,拖累整體薪資表現。主計總處說法,似乎預設了在製造業工作的台灣勞工,就不會遭遇到低薪的待遇。

而許多主流平面媒體的社論,則是不斷重申:只有經濟成長,才是勞工擺脫低薪的唯一道路!至於企業界老闆每次討論到低薪時,幾乎同樣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說法:只要經濟好,獲利佳,企業「自然」就會照顧員工。

問題是,凡此種種「產業好、勞工才會好」的「涓滴效應」說法,究竟在台灣是否站得註腳呢?若從台灣實際職場上的現況來看,似乎並非如此。

圖說:主計總處解釋台灣低薪現象,薪資較高的製造業外移,留在國內服務業薪資普遍較低。(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企業賺錢 勞工薪水自然成長?

以下舉幾個台灣不同類別產業,獲利最高的幾家龍頭企業為例。

以統一超商來說,它在去年一整年度稅後盈餘,就大賺了將近一百億元,每股盈餘則是達到9.46元。它旗下的統一星巴克咖啡年營收達到近90億,稅後獲利超過8億元,每股盈餘更是驚人的23元!然而,無論統一超商再怎麼賺錢,其集團底下的員工,無論是全台灣超過5000家便利商店計時店員,還是超過400家星巴克內的所謂「咖啡調理師」,絕大多數的員工,領取的都仍舊是最低標準的基本工資:一個小時時薪133元。

若以近年來業務量不斷擴張的物流業來看,名列台灣四大物流業之一的嘉里大榮物流,去年度營收超過94億元,稅後盈餘更是達到12.9億元,已經是連續第二年突破十億大關,擁有3600名員工與2000多台車輛。然而,每年獲利豐厚的嘉里大榮,除了被自家司機員出面指證:每月底薪僅有900元,其他收入必須全數依賴,送貨里程數與貨物噸數等各種名目來計算薪資,更嚴重的是,公司還大規模違法少給付加班費,每個月短少的加班費多達2萬元以上。

事實上,嘉里大榮一方面,享有台灣物流業龍頭之稱號以外,去年還多了一個「全台最糟血汗企業」名號。原因是,媒體統計,過去五年台灣所有企業違反勞動基準法,遭各地勞工主管機關開罰記錄後發現,嘉里大榮榮登全台第三,而前兩名則是員工人數多其甚多的台灣中油與中華航空。

如果再把焦點放在,保全與物業管理產業上,身為業界龍頭的新光保全與中興保全,去年度的稅後盈餘,分別達到9.74億與6.15億元。而以新光保全來說,資本額36億,過去十年的累積獲利百億,早已經幫新光保全賺回了2.5倍的資本額。至於中興保全的獲利更是驚人,從2011年至2015年,五年間的獲利就將近百億,股價近年來則是長期維持在90元以上的高檔。

然而,對新光保全與中興保全旗下員工而言,薪資待遇與勞動條件又是如何?根據新光保全旗下的誼光保全公司對媒體親口表示,其保全員薪資僅約為2.8萬,其實標準正是台灣保全產業普遍薪資水準。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新光保全或是中興保全,即便公司獲利再豐厚,其所聘僱的保全員仍處在,每個月工作將近300小時的「責任制」下。

保全業者要求指定為責任制,導致了保全員工「超常工時、超低工資」的處境。新光保全總經理林伯峰,甚至曾對媒體抱怨;現行保全業員工的「責任制」對工作時間規範還是太嚴格了,希望政府放寬到保全員每天,可以工作到16小時。

圖說:統一星巴克咖啡稅後獲利過8億,但「咖啡調理師」領取仍舊時薪133元。(圖片來源:星巴克咖啡)

年賺200億 底薪2萬5

回到主計總處所認為,產業外移導致台灣勞工低薪的製造業上,以身為台灣境內製造業大廠,在高雄楠梓與桃園中壢,都擁有大型生產基地的日月光半導體為例,全台灣員工人數超過3萬人,日月光半導體光是去年,一年稅後淨利就達到217億元,過去三年累積獲利650億元。然而日月光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薪資水準如何?

根據許多現職與離職員工分享經驗,其作業員底薪僅為2.5至3萬元,其他則需要,依靠加班與獎金每個月才能賺到4萬元以上薪資。另一方面,日月光在國內違反勞基法的紀錄同樣位居前十名,違反項目最頻繁的,則是未依法給付加班費等。

勞工缺乏工會 勞資權力不對等

其實,類似上述作為「企業好、勞工一定好」鮮明反例,在台灣職場上實在是比比皆是,例子多到舉都舉不完。目前台灣真實的現況就是,企業獲利程度與員工薪資條件兩者間,看起來越來越像是低度關連的「獨立事件」了。

近年來,連部分主流經濟學者都已經注意,台灣勞工長期以來,因為超低的工會組織率,導致在就業市場上,幾乎完全缺乏集體議價與協商權力,恐怕才是解釋台灣過去20年,薪資無法進一步提昇更根本原因。因此,我們恐怕只有從根本拋棄「涓滴效應」的迷思,才能夠有機會真正客觀分析,合理解釋台灣低薪現象的主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