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非「備審資料」 讓「五原則、三行動」促使「學習歷程」達成適性舉才的目的

日前教育部陳良基常務次長公開表示「對未來大學考招新制中的學習歷程檔案上路感到憂心」,他還說「學習歷程不利偏鄉學生,偏鄉學校的紀錄可能會有問題」,這番話不但讓所有偏鄉家長擔憂未來的大學考招新制,也讓長期關心教育的組織感到不可思議且無法接受。

據了解為了12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並改進過去大學考招的一些問題,教育部聘請專家學者積極研擬大學考招新制,其中以「學習歷程」取代過去飽受批評的「備審資料」,當大家對於「學習歷程」有所期待時,陳次長卻潑了一盆冷水,如何能令人接受?到底是目前研擬的新制真的有問題?還是陳次長不夠了解新制而憑自己印象發言?本聯盟要求教育部說清楚講明白。

事實上,「學習歷程」的設計,讓許多關心教育者充滿期待,期待因此能讓學生更精準的就讀自己最合適的大學與科系,然而,為了避免誤解「學習歷程」的設計不利於偏鄉及弱勢學生,本聯盟認為「學習歷程」應具備下列五項原則:

  1. 以學生為主體的採計比較:由學生依其興趣科系規定項目中,自行挑選自認為「好」的項目,提供給大學科系採計,而非由大學科系任意挑選採計項目。
  2. 大學科系提早公布採計項目:教育部應要求大學須於三年前公告各科系招生時所準備採計的學習歷程資料項目。
  3. 大學採計應「比好不比多」:教育部應嚴格要求各大學科系所欲採計的學習歷程資料項目上限,而採計時應該不以項目多寡進行評斷,而是應以內容好壞進行評斷。
  4. 即時累積學習歷程,避免高三急就章:教育部應建置資料庫,讓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即可累積其學習歷程資料,避免於高三申請入學前急就章。
  5. 學習歷程上傳後不得再修改:學習歷程除應即時上傳資料庫,且超過一定時間後即不可再行修改,以避免事後的紛爭。

除了上述五原則外,本聯盟認為教育部也應該開始進行以下三項行動:

  1. 有效的親師宣傳:教育部應立即啟動對老師及家長的說明,說明新制考招的設計方向,以取得家長及老師的認同。
  2. 協助偏鄉學校完備設施與設備:教育部應立即進行偏鄉學校設施與設備盤查,如各類實驗室與其設備或戶外場地與其設施等,並協助學校完備其設施與設備。
  3. 連結社會資源協助學校多元課程:教育部應開始連結各種社會與社區資源,如社區大學、文化館等,以協助學校開設多元選修課程,以落實學生的多元選修。

本聯盟期待教育部能持續「五原則、三行動」的重要性,設計出一套優良的「學習歷程」,以真正協助高中生能於畢業時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大學與科系。

連署團體:台灣家長教育聯盟、中華民國學障協會、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社團法人基隆教育關懷協會、宜蘭縣家長會長協會、宜蘭縣會長協會、苗栗縣家長協會、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台北市家長協會、三重心教育關懷協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