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四月刊)笨蛋!問題不只「惡老闆」

圖說:高雄餐旅大學校方在實習生事件,學校管理層未善盡保障學生權益。(圖片來源:高雄餐旅大學)

實習學生不是奴工

台中一間「貴婦下午茶店」之稱的永采烘焙坊,因嚴重違法、壓榨實習生,並且向實習生求償高額賠償金,引來輿論一片撻伐。在排山倒海的社會壓力下,永采很快就被勞工局以違反勞基法重罰100萬元,後來也因被查出整棟都是違章建築而因此歇業。

圖說:「貴婦下午茶店」永采烘焙坊,因嚴重違法、壓榨實習生,被查出整棟都是違章建築而因此歇業。(圖片來源:永采烘焙坊)

美名實習 壓榨學生

根據這兩名實習高餐學生指出,他們每天除了要早到晚退,早上7點前就到班,晚上9點閉店後才能下班,平均工時長達14小時外,颱風天同樣被要求出勤加班達15個小時。此外,每月不到法定工資20,008元的薪資,還會被苛扣到只剩16,000元,以及需忍受彭姓業主的言語辱罵。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當他們離職後,彭姓業主竟以「社會教育」為由,要向其求償高達59萬元的精神賠償和營運損失。

「惡老闆」彭姓業主這般違法、跋扈的行徑,固然需要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檢討。不過,在這起血汗實習的案例上,我們不能只看到高餐校方和教育部責任,更進一步應該去省思實習制度如何在「官商勾結」下,成為壓榨青年勞動力,以及為害整體勞動環境的重要機制。

高餐大送學生當奴工?

檢視高雄餐旅大學校方在這起事件角色,可以清楚看見,學校管理層自始以來就從未善盡保障學生權益,反倒是親手將學生送到有問題的實習單位,而當出現爭議時卻只顧著撇清責任。

回顧當初高餐在審核永采作為實習單位時,永采所開出的待遇:「月薪19,273元、月休6天」,其實就已經是違反法定最低工資,以及合法休假標準,但校方卻仍是無異議照案通過了這個實習單位的申請。此外,雖然校方在學生實習期間指出有過四次的訪視、輔導,但卻未發現到學生有飽受壓榨、超時工作的情況。

從被曝光的通訊軟體對話紀錄顯示出,學校高層與永采間的互動和友好關係是遠遠勝於兩位實習生,例如彭姓雇主在學生離職時,還曾揚言恐嚇實習生會讓他們退學,指出「教務長知道了之後,他們說你們勸不動會被退學」。高餐在學生實習上訂定的〈校外實習請假及獎懲要點〉上,同樣荒唐地校方的力下,該店高餐在學生實習上訂定的〈校外實習請假及獎懲要點〉上,同樣也荒唐地指出要將「集體請願及製造勞工糾紛者」處以退學的處分,明文以退學來壓制學生爭取勞權。

像是高餐這般對勞動權益無知的表現,讓人不禁要質問這是怎麼樣的奴工教育?而放眼整個高等教育近十年來的發展,我們將會發現高餐絕不會是個案!

血汗實習將成慣例?

近十年來,大學生實習開始成為一個日趨擴張的現象,包括有來越多科系開始增設實習課程,而且還是畢業的必修學分,而原先已有實習課程的科系,實習學分由一學期延長至一學年。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99學年度年到103學年度技專校院具實習經驗的人數就從3萬8千人躍升至7萬6千人,而應屆畢業生具校外實習經驗人數占應屆畢業生人數比率則高達七成。一般大學實習的情況雖不若技職大學普遍,但仍是有實習課增加或實習時間增長趨勢,教育部在一般大學的實習調查報告,就指出了66所大學455個系所中,有過半數的系所都表示要將實習列為必修。

圖說:技專校院具實習經驗人數從3萬8千人躍升至7萬6千人,具校外實習經驗人數占畢業生人數比率高達七成。(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然而,這些教育部引以為產學合作績效的數據,事實上也說明了血汗實習的普遍性。例如許多實習生經常是無薪,或者僅有領取與勞務負擔不成比例的津貼,同時連最基本的勞保保障都沒有。加上許多實習課程都被列為畢業的必要條件,如此制度上的強制性勞動,更是強化了實習本身的剝削性質。

「22K」就是實習惹的禍

說到實習的危害,就不得不記取「22K」的歷史教訓。2009年後22K成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的起薪,它也是低薪、青貧現象的代名詞,而22K的由來正是來自於2009年,由教育部提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

當時政府為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而帶來的就業率低落,為提高就業率,教育部就帶頭想出了一個俗稱「22K方案」的政策。該政策是由政府以「實習」、「縮短學用落差」為名,讓這些大學畢業生到建教合作的企業工作,政府補助給予企業每人2萬6190元,而且並未要求企業額外增加薪資,因此普遍企業都是以這個政府補助的數額來聘雇畢業生,而這筆補助再扣除勞健保後,讓年輕人實領薪資就是2萬2000元,遠低於當時大專畢業生的起薪和受雇者平均薪資。

事後證實,這個以實習為名的政策成果,它不僅無助於改善長期失業率,也對縮短產學落差毫無助益。反到是,政府政策性帶頭壓低薪資、濫用實習制度的後果,就是在這個方案出爐後!陸續有企業在聘雇22K實習生後,就解僱或壓低正職員工的勞動條件,及越來越多企業,索性就將大學畢業生起薪訂在有官方核可的「公定價」2萬2000元,進一步惡化了整體受雇者的薪資行情。

根據主計處在20至24歲「受雇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經常性收入」統計,在「22K方案」實施前為2萬4313元,但在「22K方案」實施後只剩2萬1685元,自此青年們的薪資水準就一直停留在22K上下徘徊,而並未隨著經濟復甦的成長而有所提升。

制度面杜絕血汗實習

實習為什麼會成為血汗勞動的制度,除了與上述實習課程被氾濫開設的擴張有關,根本的原因在於實習被產官學三方視為「學習機會」,而無薪或低薪、沒保障是學生或勞工的「學習成本」,從而漠視卻了實習過程中的勞務事實。

根本解決之道,除了必須全面檢討當前各科系實習必要性、強化學生勞動教育,以及增加勞動檢查,還予最基本的勞動保障外,政府及企業也必須正視勞動力職業訓練之成本,而非透過實習制度將訓練成本個人化。

杜絕血汗實習,絕非僅是透過揭露「惡老闆」違法行徑即可,保障實習生的勞動權益,更無法只依賴道德性的勸說與輿論壓力,唯有更根本地從制度性的改革下手,才不會一再重演永采烘培坊血汗實習案例。

圖說:教育部「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也是低薪、青貧現象的代名詞,成為許多人嘲諷的「22K方案」。(圖片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