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困境】兼任老師!你明年還在不在?


新學期開始,總算又回到教學現場。開學第一週總需要花點時間與同學們認識,自己心裡也對接到的這些國二同學充滿好奇,看著臺下一雙雙明亮的雙眼,想著如何見招拆招。

同學們也對我無比好奇,是比他們還要菜的新面孔,除了連珠問了一些預料中的問題外,忽然冒出一句:「老師你今年才來,那你明年還在不在?」


還是有人想當老師呀!

退伍面對茫茫未來,去了鄰近的國中從增置人力做起,接著幾年正好校方開出代理、代課的缺額,也就留下服務了。一開始其實分不太清楚「代理」與「代課」的差別,簡言之,一個領月薪,一個領時薪,而分不太清楚的原因在於,不管我們是代理還是代課,什麼事情都會找我們協助,似乎沒有因為身份的差異而有分別。

待了三年半,覺得想名正言順待在教育界,就必須要補修教育學程,否則每年代理、代課教師的甄選也都要等到第三次招聘才可以報名,要撿到好一點的缺額並不容易。

為了修習教育學程,必須要像遊戲打怪一樣闖過層層關卡,得先有大學或研究所的學籍才可以報考大學中的師培生考試,已經沒有師資培育學分班。考了碩班,通過校內的師培生考試,得要修過師資課程的學分,更需要補修採認未過的專業課程,這些專業課程甚至要奔波外校修課,在校外修課也會遇到其他大學的師培生,都為了補完學分而來。

最後,半年的無薪實習生涯結束,才讓這個成為教師的旅程有一個突破,再來還得通過一年一次的教師檢定考試以取得教師證,有了教師證才能夠參加往後的教師甄試,考過了,也才脫離流浪的生涯。

以先工作幾年再回校園念碩班的經驗看來,仍是有許多人為了成為老師而加入這段旅程,遇到許多富有理想且努力實踐的同學,甚至有科目的專業學分選完課以後每週得跑三、四所不同大學上課,仍有同學撐下去了。可能是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或是想回應心中那盞教育火苗。

  


越無知,越不會計較?

慢慢搞懂正式、代理、代課之間的差異了,也回想當時為什麼只是代課老師,卻需要協助校內那麼多事務。

一般易理解的說明是代課、兼課老師有課才到校,沒課可以直接離開學校,也不需要協助其他事務,其他事務諸如出題、評鑑、親師座談會、科展、校運、畢業典禮等相關工作,但剛開始服務的時候總覺得好像應該要幫忙,而校方大概也會有一種「要是可以多一個人幫忙就好了」的心態將代課老師視為一份子,這兩種心應該可稱為「願打願挨」吧。

一個情境是這樣的,學校要準備某方面的評鑑,代理與代課都被邀請協助了,正式教師們也樂得有額外的人力可以幫忙,漸漸的除了帶頭的組長之外,就是幾位代理與代課在協助。試著從幾個角度討論看看,正式教師們忙於導師或其他行政工作,自然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就把協助評鑑的機會交給代理與代課。代理教師是等同於專任教師的責任,待遇也比照專任教師,除了自己分內工作之外,校內工作也需要協助。

代課教師就有點哀傷,實際給薪只有授課時數的鐘點費,若協助額外的工作,都是無償付出,但協助之後「可能」對未來繼續留在學校服務有幫助,因為做出口碑了。

代理與代課流動率高是個不爭的事實,若大小校務交由「過客」型的教師,勢必影響各項經驗的積累與傳承,以校內正式教師為校務運作的主體,代理與代課教師在協助的過程獲取經驗,應該可以讓校方與代理、代課都獲得許多成長。


代課、兼課像打工

各級學校總是會人事異動而有代理或代課的需求,長則一學年,短則一個月甚至幾週,其中代課教師可說是最尷尬的職缺。

代課教師的待遇是以授課時數計算,一堂課360元(國中),一個月有幾節課便領多少錢。而其中有許多是一學年的長期代課教師,這類的教師一週可能十來節,多的可能有二十多節。一位大學畢業的初任正式教師,擔任專任的話,一週約十九節課,而月薪約是三萬六。代課教師要月領三萬六,一個月要上一百節課,一週約二十五節。

但除了二十五節課的授課時間之外,也須額外花時間準備教材、調整授課內容、批改作業等事務,若又因校方將之視為一份子,甚至會被通知參加會議、研習、出題等活動,因此,時薪也就被稀釋了,雖然應仍比基本時薪高,但卻因職權未明確劃分而可能承擔更多事務。

代理、代課「好不好命」就要看各校風氣。在「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中第七條,第五點所指的「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得拒絕參與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所指派與教學無關之工作或活動。」大概很難將校內事務視為與教學無關之工作,反而易為了留下好口碑而將需要協助的工作照單全收。當然也有聽過哪些學校的代理、代課不須兼任行政、不須協助行政、不須擔任導師。

這個過程其實很弔詭,校方開出代理或代課的缺額時,除了實際教學的演示之外,仍需考量報考教師的經歷,協助過的評鑑、競賽、社團都會是考量的重點。當我這陣子回想並反思這幾年時光,的確該感謝當時給我許多機會磨練的同仁們,讓我累積了許多有趣的經驗。然而,我該視這個制度為符合情理的必經之路嗎?是不是該思考讓代課教師更有保障的可能性。


要抱怨就不要做,不然就趕快考上正式

制度的不健全所產生的這個現象由來已久,年年代課又很高授課時數的老師所在多有,需要協助其他事務的也不在少數;可能只是兼差、可能是現實生活考量,當然也可能是為了台下晶亮的眼光。真能拂袖而去嗎?或是將之視為理所當然?

這兩者當然是抉擇問題,但我總想著教育最重要的是面對同學,來自同學的回饋總能讓教育者感到溫情。抱怨的是制度、運作的不公平,自己身在這個制度中卻又無法改變,很難在講台信誓旦旦說著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連教導同學公平的機構都以扭曲的方式運作。

考上正式教師固然是一種解脫,但在這制度下,一個考上正式以後,會有另一位代理或代課繼續這個經歷,只是個人的解脫,而不是改變「這群人」身處的狀態。這個結構很大,制度、觀念、風氣互相影響著,也都影響著這群人,這群在教育路上努力的過客們。

同學說:「老師你今年才來,那你明年還在不在?」也只能報以一個無奈又付與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