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十一月刊)3700家中小企業掀倒閉潮?

人民幣TRF是不公平交易

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真相

由於人民幣持續下跌,台灣許多散戶、中小企業可能因誤信台灣銀行私人銀行部的推介,以為人民幣只漲不跌,現面臨這種潛在巨額損失狀況,可能會重大影響台灣未來經濟發展。

目標可贖回(Redemption Forward;TRF)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方式為由銀行與客戶對「未來走勢」進行對睹式押注。若這種目標可贖回的金融商品與人民幣掛勾,則稱之為TRF。

TRF交易主要是客戶和銀行各買一個選擇權、賣一個選擇權。由於一段很長時間,人民幣只漲不跌,而且漲勢很容易讓無知或不知情投資者相信,人民幣匯率只漲不跌。這種環境與預期,提供國內銀行容易銷售以人民幣為標的之TRF商品機會。

TRF對買方不公

當客戶進行匯率單邊走勢的押注,押對方向,獲利為「本金X匯差」;猜錯方向,虧損除了乘上本金外,還須乘上槓捍倍數,也就是「本金X匯差X槓桿倍數」。TRF設計為客戶的累積獲利達一定條件,銀行不玩時,就可以出場,但是當客戶賠錢時,必須等到合約到期才能結束。可見,TRF合約對買方客戶不對稱的特性。

TRF合約期通常分為12個月或24個月,每月進行一次結算作業,交易門檻多在100萬美元(亦為投資人的本金),同時會約定一個比現貨價格低的執行價(如下圖人民幣6.15的匯價)、距離現價格更遠的上方保護價(如下圖人民幣6.2的匯價),以及虧損時須乘上的槓桿倍數(目前市場最常見的為2倍槓桿倍數),有些銀行會再加設一個中止價。

說明:當人民幣貶介於6.15至6.2兌一美元,投資者損益兩平,當人民幣貶破6.2投資人將認賠。TRF因為合約有保護價(EKI),假設跌到此6.2價位,需賠的金額差價的2倍,因此TRF是一種獲利有限,虧損無窮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對於投資者相當不利的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賭輸了就慘賠

假設結算當日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升來到6.05的匯價,高於執行價的6.15匯價,投資者將有權按低於現價的6.15執行價匯價買入人民幣,賺取10萬美元匯兌收益(本金X匯差=100萬美元X(6.15-6.05));反之,於交易的任何時間點,人民幣匯率走貶低於上方保護價,投資者將面臨被補繳或增加擔保品的命運,若結算當日人民幣匯率走貶來到6.25匯價,低於上方保護價6.2的匯價,投資人將有20萬美元的虧損(本金X匯差X槓桿倍數=100萬美元X(6.15-6.25)X2)。

TRF相關商品規模約在1,000億至2,000億人民幣,包含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若以台灣來看,整體規模約在300億至500億人民幣之間。據悉,國內中小企業買進時點大多落在2014年年初,當時人民幣匯價在6.05,而TRF契約的上方保護價集中在6.2~6.25人民幣,以近期人民幣走貶的態勢來看,若這些客戶口袋不夠深,將無力補繳保證金,就可能被提前認賠殺出。國際機構預警,人民幣的初期雖是由人行主導,但後續因衍生性金融商品引發人民幣對美元貶破6.2的可能主要原因之一。

資訊不對稱的TRF悲歌

商業週刊曾製作一個專刊,統計TRF造成台灣3,700家中小企業破產。

根據TRF的設計,往往TRF主要提供予投資人看多時購買的選擇權。買進看多選擇權,當匯率真正走向升值時,投資人可以藉此賺取升值,後透過選擇權原理所可賺取的報酬。如果人民幣確實持續走多,這種設計等於是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就可以在買賣權之間得到平衡,投資人等於是無本套利。可是人民幣走勢不可能完全走升,當買方投資者具有不知情特性時,就可能成為實質資訊不對稱環境下,銀行賣方的俎上肉。

銀行具有專業研究能力,至少比一般投資者擁有對人民幣走勢更專業的判斷能力。銀行在設計產品與行銷TRF時,若銀行的道德水準不足,會善用投資者過去對人民幣持續走升的心理,誘導投資者,讓投資者冒相當大的風險。

銀行等設計產品、專業機構屬知情的賣方,尋找行銷的標的投資者為,對人民幣未來走勢的預期能力不佳之無知價格追隨者。這就是為什麼商業週刊會報導,至少3700家台灣中小企業中標TRF,甚至面臨破產的窘狀。這些中小企業相對銀行,就是無知的投資者。

經濟學中的相反選擇原理(adverse selection)現象可以解釋TRF的現象。賣方銀行知曉何種條件的TRF可以銷售得好,可以對銀行獲利有利;相對的,若對銀行不利的TRF,銀行不會出售,恰恰過去長期人民幣持續走升,讓無知投資者產生錯誤印象,因此提供銀行一個銷售TRF,或執行資訊不對稱獲利的好機會。投資者在資訊不對稱環境下,買了TRF等於輸了,損失機會太高了。這也就是最近,因人民幣持續走貶,台灣許多過去購買TRF的投資者所面臨之窘境。

過去.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後,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累積超過3000億人民幣存款。這種現象與TRF相當類似,只是人民幣存款屬現貨產品無擴張信用,它的風險遠低於TRF。從人民幣存款與TRF的現象,可見台灣無知投資者人數眾多。

大陸悲情經濟與TRF

大陸自習李體制以來,或十二五計劃以來,就開始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中期將促使製造業轉型,藉以減少過剩產能,同時以消費者支出為更重要的成長驅力。此外,大陸屬出口經濟,依賴出口甚深。

人民幣的匯價與大陸經濟息息相關。從習李接手治理中國大陸之後,以「打貪反腐」為主要政策訴求。在這個訴求下,中國經濟會如何發展?茲以下列的彙總式資訊說明之。

  1. 中國大陸的經濟長期以來,以世界工廠自居,亦即以製造加工見長。這個現象相對也代表,中國經濟以出口經濟作為主要支撐。
  2. 若以出口、內需、投資三隻經濟支柱來分析中國經濟可知:習李體制之前,中國經濟採擴張經濟,中國經濟在基礎建設、房地產開發的擴張刺激下,中長期的穩定有效成長,屬正常可預期的結果。
  3. 中國市場的投資性商品缺乏,中國人的傳統是「有土斯有財」,且房地產屬所有金融商品中信用擴張或槓桿比例最高的投資性產品。房地產交易熱絡,所有投資者會熱中房地產的投資買賣,直到房地產價格相對與國際水準相近時,才會開始波動,深北上廣等主要城市的房地產走勢可以證明這個現象。
  4. 中國需要大量基礎建設,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基礎建設,也是中國創造擴張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5. 當房地產的價格接近國際平均水準,基礎建設的投資也臻一定水準,經濟邊際擴張力量變小。可是房地產的信用擴張過程中,也同時創造中國經濟的資產泡沫。此時,政府、房地產擴張之邊際效益變小,但資產泡沫風險升高時,中國經濟的資產泡沫問題,一直困擾中國當局。
  6. 2008年以來,迄今全球經濟仍然依賴QE寬鬆貨幣環境的奶水,歐美地區仍未恢復全球金融海嘯前的水準。此種現象代表:中國的出口經濟仍是受到壓仰的。
  7. 從中國國內消費觀之,房地產泡沫經濟代表國內奢侈性消費市場內的大爆發。但是,習李體制的「打貪反腐」破壞了奢侈消費。
  8. 若是歐美的經濟復蘇遲緩,中國出口經濟的成長受到挑戰;國內消費受打貪反腐的壓抑;如上述,政府支出對擴張經濟的邊際效應遞減時,中國經濟在這段時間肯定是弱勢。

中國經濟在弱勢條件下,要拉升經濟,原來想靠「緩升股市的慢牛」來刺激中國經濟,不料去年一個連環式狂跌,幾近崩盤的過程,反而讓一些散戶受傷慘重,影響中國未來經濟復甦的力度。

固然,中國的利率環境尚存在進一步寬鬆的空間,至貨幣寬鬆會引導中國經濟再度走向投機與進一步的泡沫。最近,中國房地產又蠢蠢欲動,就是寬鬆所帶來的效應,加上中國政府有意透過大家習慣的房地產刺激經濟。這種以房地產擴張方式,刺激經濟有點軟鴆止渴。最後,自二年多以來,政府支出的經濟成長邊際效益已經趨近於零,甚至負數,代表政府支出已不是有效的政策工具。

所以,中國政府最後只能以人民幣貶值方式來達到經濟目標。一則中國經濟體制變弱,一則中國擬透過貨幣貶值刺激類似出口經濟的發展。這種人民幣貶值趨勢,就是創造台灣TRF一片哀嚎的主要原因。

固然,人民幣最近加入IMF(國際貨幣組織) 之「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入籃),並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到底可以為中國帶來多少外資?刺激中國經濟?是一個要觀察的議題,這種刺激效果與政策的策略、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有關。

倒是中國在產業上,十三五計劃中極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醫療產業,應可為中國經濟與產業注入新力量,屬較正面的發展與預期。

綜上所述,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信用擴張特性,投資者在專業度不足,或不知情或無知投資者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可彌補的虧損,最終產生商業週刊的統計數字顯示,至少讓3700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陷入困境。如果台灣再將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逾3000億人民幣存款計入,其實受虧損困擾的投資者與中小企業,就會遠遠超過3700家中小企業。

台灣金管機構失職

銀行熱銷TRF的期間,通常只要銀行能夠遵守所有銀行相關法令之必要條件,主管機關無法對銀行銷售TRF產生任何監督功能。

當然,過程仍可見報載,曾有某中小企業的女主人因TRF自殺,或銀行為推銷售TRF,採低道德水準的行銷產品慣用手法:遊艇團體外海遊來誘導無知的中小企業主,或中小企業女主人,或無知的投資者民眾,創造哄抬環境,讓這些無知投資者願意購買TRF。報載中也提到:某些銀行運用證照不足員工推銷TRF而受金融會的罰金。

TRF對台灣中小企業、一般投資者民眾的最大問題,應不在主管機關、法規制度…上述已說明,關鍵在於:雖然中國經濟在習李體制之後,已現疲態,為何銀行體系在銷售TRD時未提供足夠的風險警示?或在這種TRF熱銷產品下,無主管機關或專業機構的風險警示資訊,致銀行在銷售TRF時,資訊的透明度產生嚴重不足的現象。

上述問題的答案之一在於:購買TRF的投資者,多數屬類似中小企業主、一般民眾的無知投資者,鮮少專業投資者。因此,市場TRF的專業資訊缺乏,遑論風險警示資訊。雖然TRF是一百萬美元一個單位,但在過去人民幣穩定升值環境下,也易讓知情投資者落入陷阱。

台灣經濟普遍缺乏解決資訊不對稱的方法,可有效引導投資者不會產生反選擇adverse selection的經濟學基本結果。股市如此,菜市場如此、毒油事件如此…所以,散戶一再被坑殺,消費者被毒食用油毒害而不自知,消費者在菜市場被滿口仁義道德的賣方欺騙卻喜滋滋幫賣方數錢。其實,adverse selection是市場機制中,弱勢消費者或投資者成為優勢資訊者俎中肉的主要理論基礎。

主管機關的研究機構或根據類似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或台灣經濟研究院之研究報告,應早就瞭解中國在習李體制後,經濟正步入疲態,在歐美未正式復甦前,中國出口經濟撐不起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所以,至少主管機關要負起類似TRF風險警示的角色。

簡言之,我國主管機關對於任何熱銷金融商品,應主動或誘導市場能夠提供足夠的風險警示資訊,讓市場的投資者可以充分瞭解所購買的商品風險,並將這種機制作為金融監督的一部分。

這次,金管會不管銀行是否有疏失就強迫銀行分擔損失,不僅於法無據,也完全沒道理。這種掩耳盜鈴的管理方式,未來只會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主管機關未深究TRF所帶來的關鍵問題,並據以改良金融監管方式,例如:金融產品之資訊透明化機制、風險警示機制、銷售產品之審查與監督、銷售人員之資格…

特別是,我國金融帳淨流出已連續23季,總金額已超過8兆台幣。這些金融帳淨流出的資金,不乏在境外購買各種金融商品。與TRF的情況類似,台灣主管機關若不正視與TRF類似的金融商品風險問題。未來淨流出資金所購買海外金融商品之創造的問題,將如TRF一般,會一再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