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十月刊)預算審得好? 政黨、委員大加分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隨著立法院第九屆第二會期開議,一年一度的國家預算審查大戲將在立法院隆重上演,朝野立委無不磨刀霍霍,聲稱為人民荷包把關。但其中多少是真槍實彈,而有多少又是花拳繡腿,國人往往是眼花撩亂無從判斷。其主要原因在於預算審查本身具有很高的專業性,一般沒有受過相關的會計、審計訓練的人,無法真正了解它的內容與意涵,再加上立法院又是一個政治角力的場域,很多的談判、協商操作因素又讓預算審查的過程,更加複雜化,很多民眾根本無從判斷各個委員在預算審查表現的優劣情況,讓預算審查淪為委員的作秀舞台,或變相成為要脅行政機關的籌碼。因此本文擬介紹基本的立法院預算審查實務,讓民眾有初步的預算審查概念,用來判斷立法院的表現成果。

立委演出為那齣?

立法委員面對堆積如山的預算書,要從那一個角度切入?用什麼態度來跟行政單位互動?主要取決於所要採取的審查策略為何。通常預算審查依照查核目的之不同,可以分為策略性審查與專業性審查兩大類。

●策略性審查:以政治性考量為主

因為立法院既然是政治活動的場域,立法委員在議場的一舉一動都會有他的政治意涵存在,預算審查的表現自然也不例外。不論是政黨立場、地方需求的表態,或是政治人物個人談判籌碼的累積,預算審查無疑是提供立法委員們一個絕佳表演的舞台。

通常策略性審查的過程並沒有特定的規則可供遵循,委員可以隨便找個理由就來提案刪減預算,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彈性非常的大,是預算審查的精華所在。如果運用得當,委員可以獲得很多他想要得到的東西,如媒體曝光、地方資源爭取…,但如果處理不好,則會有被罵「吃相難看」的風險,委員們還是要小心運用為宜。

●專業性審查:以會審法規、查核技巧為主

預算編製往往需要受到相關法規的約束,加上預算審查本身是一個專業性很高的技術性工作。如果立法委員能夠從加強會審法規、查核技巧著手,進行預算審查是很容易塑造自己專業形象的機會。

從專業角度切入預算審查,當有發現預算異常現象時,往往會有讓行政單位一槍斃命的效果。因為凡事有憑有據的情形下,不容行政單位狡賴,才能真正的為人民荷包把關。但專業性審查的缺點在於較不受到媒體的青睞,要熟悉相關法規與各單位的業務,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與努力,屬於做苦工的性質,一般委員比較不喜歡。

預算怎麼審?誰來執行?

政府年度預算由立法院來執行預算審查任務,但立法院的那些單位來真正執行這項工作?各單位的工作重點又是如何呢?說明如下。

●預算中心:

預算中心是立法院的編制單位,其成員以具有合法資格的公務員為主,屬於立法院預算審查的幕僚單位。行政機關將年度送到立法院審查後,由預算中代表立法院與各黨團、委員同時進行審查作業,提出審查結果報告,供委員參考。

預算中心強調中性審查,政治性較低。常見的審查意見如,單位影印機太多、約聘僱人員比例太高、財務結構不良…等;這些問題很多原因係結構性問題,行政單位很容易就可以解釋說明,例如約聘僱人員太多,可以推說係配合行政院部分人力「遇缺不補」的政策產生;所以問題每年重複的比例非常的高。這種題目適合於委員未做功課時,無適當題材而把它拿來充數的情況下使用。對政黨、委員個人的形象加分不大。

●立院黨團:

黨團是立法院運作的重心之一,每年度均會對行政單位的預算進行實質審查;黨團也可以單獨提出各項的預算案,依慣例各黨團每年所提的預算案數量都不會比個別委員的提案量少,再加上很多的預算案最後都是到黨團協商才獲得處理解決,因此立法院黨團對預算審查的重要性,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黨團預算審查的重點,在於常以黨的立場或主張,來檢視執政黨的施政報告,常就通案方式進行審查的案子為多。例如台聯黨曾因反對馬政府的親中政策,就以陸委會的預算是否編列太高的宣傳費為由,加以刪除;美牛進口案雖然已通過,仍可以把所所有的相關費用刪除,讓它無法順利推行,來另闢戰場。

●委員個人:

立法委員是立法院的主體,每個立委均可以獨立行使立法職權,因此每個委員都會獨立進行預算審查,並經聯署提出相關的預算案。通常委員會就個人關心的議題,或選區的特別需求,進行細目審查。例如ECFA、司法、衛環、交通或地方建設等項目進行審查。

查核技術有撇步

雖然預算的審查沒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準則,全憑委員個人的自由發揮,但為了提供讀者參考,本文特整理出三個查核方向,即查核預算之合法性、合理性、及政治性等三個面向說明,作為預算查核的原則。

●合法性:

由於預算的編列一定要符合相關法規的要求,現行法律或立法院決議對預算的編製,常有各種強制性的規定,例如:依照「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三條的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應不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的23%,行政院編定的預算就不能違反此項的規範。因此預算審查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預算與相關法規的規定是否符合。

●合理性:

審查預算時除了對預算編列是否合法要加以確認外,也要對它是否合理加以考慮,很多的政府預算編定雖然符合法規的要求,但卻不合情理;立法委員審查時,可以運用下列幾項常用的查核技術,來判斷預算是否合理,要求行政單位說明,進而找出是否有應加以調整指正的項目。

(1)、預算內容是否與施政計畫相一致?

行政院長的施政報告應該是國家未來的施政方向,而預算則是落實施政方向的具體計畫,兩者應該緊密配合才對。但往往由於預算編製單位、時間的影響,預算無法完全反映政府的施政計畫,例如:行政院宣示要照顧弱勢族群,但社福的經費不增反減,顯然地不合理,可以要求行政院說明調整。

(2)、分析性複核程序。

會計上科目與科目之間有其關聯性,查核時可以透過某一科目的變動,去確定與其相關科目的變化情形,即是「分析性複核程序」。例如:可以從利息支出金額去換算,預算中是否有為規避舉債上限,故意隱匿負債的情事。

(3)、趨勢分析,與歷年比較是否合理?

實務上很多的支出項目,除了外在情況變化以外,它的支出金額原則上每年是不會有大幅變動的。我們可以透過前後不同年度的數字比較,觀察是否有異常的變動情形,來加以判斷支出是否合理。這是屬於長期性的趨勢分析方法。

(4)、結構分析,比率、百分比判斷。

同樣的也有很多的支出項目,它的支出金額占整個預算金額有一定的比例關係,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支出的比重關係,來觀察是否有異常的變動情形,來加以判斷支出是否合理。這是屬於當期性的結構面分析方法。

●政治性:

預算審查時除了注意到合法、合理性以外,往往也要考慮到立法院生態的政治性。立法委員作為全民的代議士,一定也要充分的反映民意,因此在預算審查時,常需要配合下列幾個政治訴求的因素,詳加以審查。

(1)、輿情反映。

對社會重大事件的反應,例如:前幾年食安風暴發生,公共衛生安全預算就是審查的重點。

(2)、政黨立場主張。

例如:核電廠的預算,國民兩黨的態度就明顯的不同。

(3)、地方需求考量。

尤其是區域選出的立委對於地方的建設經費,自然會著墨特別的多,以求表現業績來做為下次選舉的利多。

(4)、個人需求。

當然每個立委不同的背景、專業、需求也都會影響委員有興趣的審查項目,例如:來自教育界的委員自然會對教育部的預算較為熟悉,來自產業界的委員自然會對經濟部的預算較有興趣。

抓住審查重要時間點

依慣例本會期以審查各機關年度公務預算為主,由於審查時間通常會在會期的中後段。所以會期開始收到預算書時所做的發言,除了爭取媒體曝光及給行政單位預告審查項目以外,基本上對行政單位並無任何約束力或實質影響力。反而下列幾個時點才是決定預算的重點:

提案:

個別委員與黨團均有提案權,此時委員與黨團都應提出足夠的預算案,來凸顯黨團及委員的努力及擴大影響力;但要注意不可太過浮濫,例如以前曾有一位委員提出上千個預算案,結果反被操作成等著與行政單位談條件的行為。

1. 黨團協商:透過政黨協商,大部分的預算案會獲得處理。

2. 院會:通常只是完成預算案最後的法定三讀程序,影響並不大。預算案的審查結果除了通過以外,還有下面兩個比較重要的決議:

〈1〉、刪除(統刪),是預算審查的最後手段,會影響行政單位政務的執行,理論上是行政單位最在意的結果;但須注意的是行政單位會把不執行的責任推給立委的刪除預算,或者採統刪會削弱預算控制的力道,甚至統刪會給機關首長調整好惡單位預算的空間。

〈2〉、凍結:是行政單位較害怕的決定,凍結並不代表刪除,行政單位仍有執行的壓力;但凍結會壓縮到他們執行的期間,較有殺傷力。

看懂「有字天書」

立法院為國家最高民意機關,對行政院及所屬機構負有監督之權責,目前立法院對行政單位的監督方式有:1、質詢。2、法案審查。3、預算審查等三種方法。其中只有年度的預算審查是每一個行政單位、每年度都需要面對立法院審議的挑戰,最受到行政、立法單位的重視。但由於預算審查本身有它的專業性,看得懂預算書的人可以深窺其中的奧妙,看不動的人只能感嘆有如天書,而不知所云,正是印驗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俗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