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亞洲最民主國:台灣
民主,不該只是體現於總統全民直選,太陽花運動攻佔國會,……;它更大的價值在於:全民參與國家公共事務;決策開放透明,是全民理智參與國家公共事務的必要條件。
看看還未做到總統全民直選的美國,但在公開政府資料上,卻遠遠超過台灣。當台灣被推上世界民主的舞台,被譽為全亞洲最民主的地區,老百姓卻是蒙著眼睛參與公共決策,台灣的民主終將淪為跛腳民主。
新政府的開放指數到底有多高?值此,民國106年國家總預算、也是林全內閣第一個總預算案的審查大戲,即將在9月立法院第九屆第二會期上演,新政府願意釋放多少的誠意讓民眾參與,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公開、公開,再公開
最近,美國白宮已將2016年政府預算置於雲端上,公諸全世界(美國白宮Github: https://github.com/WhiteHouse/2016-budget-data)。美國總統歐巴馬並公開表示,「今年,我把所有2016年總統預算的資料轉換成機械可讀的格式放在Github上了;預算的決策流程需要反映出來我們的國家價值,而且,我們認為,對每個公民來說,有足夠多的工具去了解總統提案的內容,是很重要的。」
根據源自於美國白宮的報導,這些預算資料庫包含三個檔案,主要由美國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OMB)的資料庫提供。特別的是:這些檔案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讓大家一同檢視預算。事實上,不只是Github,這些預算資料也放在Medium網站。大眾對於任何敘述有疑問,可直接進行編輯反應。另外,2017年的預算也已放在網上,供大家來踢館。
國會開窗 讓陽光透進來
這是美國。它雖尚未實現全民直選總統,卻藉由公開政府資料,培養民眾公共事務的素養。台灣,早已實現全民直選總統,但卻因政府資訊開放不足,進入難度極高,久而久之,出現只熱中選舉,卻對國家政策冷感的失調景象。
但最近,出現改變契機。今年四月,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在國會記者會上公開宣佈:打開窗戶,讓陽光進入國會。蘇嘉全進一步強調,過去人民對國會不夠信任,是因為資訊不夠公開、透明,現在要重建人民對國會的信任,就必需打開窗戶,讓陽光進來。
自今年四月八日上午九時開始,透過網路與電視的即時轉播,讓院會委員會內的議程進行,公開透明的呈現在人民眼前。於是,密室協商不再。王金平、柯建銘兩位協商大老,被涼在一旁。
接著,在立法院公開對外的鏡頭下,可見經濟委員會內,委員們和台電前老董黃重球,外加台電高階幕僚,針對台電年度預算,坐在會議桌上,秤斤論兩、要一塊給五毛。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內,也可見打在螢幕上的法條內容,委員們圍在一起,逐字逐句、刪刪減減。
行政系統猶抱琵琶 遮遮掩掩
當立法院讓陽光照進來,行政部門卻顯得不夠俐落。其中,多如牛毛、由政府捐贈的財團法人組織,更是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 。
以經濟部為例,旗下法人組織林立,但不都需要被民意機關監督。立法委員管碧玲即曾明指,經濟部提供的財團法人名單並不完整,時而有二十幾家,時而是四十幾家,同時,所列的用人費用也無一致的標準。據了解,經濟部訂出政府捐贈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財團法人,預算才需報院;於是,民國105年預算送進立法院的只有四十一家財團法人單位。
事實上,一道寬鬆的「經濟部審查經濟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護送許多財團法人逃離政府監督雷達。因為,此一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並無規範官派董事須過半,以至於政府無法主導法人運作。
紅了綠葉、瘦了芭蕉
政府對財團法人鬆散的管理模式,更為技術外流開了後門。王惠美委員即曾直接詢問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執行國家科技預算的研發人員,去職前往大陸公司任職的情況,以及第二次離職任職大陸企業的情況,工研院是否充份掌握,當天,只見劉仲明站在接受質詢的講台前,支吾其詞。
王惠美的質詢一針見血。國家科技預算大部份的經費,屬於人事費用。原本,專利件數是檢查科技預算執行成果的重要工具,但幾年下來,科技預算產生的專利,可利用率極低;那麼,研發人員因執行科技預算所建立的技術,就是國家投入科技發展最重要的資產。只是,觀察經濟部財團法人模範生工研院院長劉仲明的反應,著實讓人心涼了一半。原來,台灣老百姓的血汗錢,早已在財團法人鬆散的管理機制下,付諸流水。
相較於民間高科技業者對智財的保護,執行國家科技預算,不論是財團法人或民間業者,都像是化外之民;事實上,以參與國家預算的執行人員,都應該嚴格納管。尤其,當我們的競爭對手愈來愈多,愈來愈強大時,對於國家的資源和技術,豈可等閒視之。
目前,執行國家預算的相關單位,其進出國門的管理,十分鬆散,不僅未能充份公開透明,事後,也沒有詳細追?,以一份也許是他人代筆的出國報告,即算了事;也因此,王惠美委員的質詢其來有自,即因未公開透明,不少人執行公務的廣義公務員,以公務預算出國,卻擅自更改行程,轉赴第三地,此實難辭瓜田李下之咎。是以,相關預算結報審查應先就這部分釐清,以重新取得人民對執行公務預算的信任。
舉債上看6兆元 錢,永遠不夠用? 台灣政權自今年520交接移轉,但舉債經營的國家預算,卻是由民國105持續至民國106年。對新舊政府皆然,錢,似乎永遠不夠用? 根據行政院對外說明,明年(民國106年)國家總預算的歲入約新台幣1兆8千4百57億元,歲出則為1兆9千980億元;歲入、歲出之間,短少約1千5百23億元,連同還本付息,明年總計將舉債2千2百63億元;看來,國家債務將持續攀升,直逼6兆大關。 民國106國家總預算負債經營,已是確認。猶記得2013年10月下旬,時任台大教授的林全在接受中華徵信所「名人開講」邀請發表演說時,以換季添新裝,得先處理衣櫃內塞滿的衣服,比喻國家的財政規劃應回歸「零基預算(Zero-Base Budgeting )」的精神,要添新裝,得先處理塞滿衣櫃的衣服如轉送給別人等,而不是買更大的房子、裝更多的衣服。當時,林全強調:「國家財政亦然,應該想想哪些錢不該花,而不是一直想要提高財政支出的權力。」 時至今日,林全仕途之路更上層樓;只是,在添購新衣時,他塞滿舊衣的櫃子,要大刀闊斧地清理,看來,難度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