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四月刊)太陽能光電、氫能 撐起一片天

能源多元化上路

2月22日,這一天是農曆的元宵節,年節的氣氛猶在;台灣太陽能光電界的代表,等不及晚上的燈會,已搶在大清早,準備為台灣的綠能產業點燈。

當天,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內,由太陽能教學聯盟中心整合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交通大學光電學院及4、50位來自太陽能產業的董座、總座,進行一場極具深意的產官學研大會師,名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

「2025年非核家園」是來真的

「企業CEO等級的實質負責人親自參與,在產學合作活動中,算是少見,」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同時也是交大光電學院約聘講座教授黃得瑞博士表示。

在台灣,執行政府相關專案計畫充滿著結案思維,既是結案思維,對於後續效益不抱期待,那麼,日理萬機的企業負責人每天煩心籌畫的是「明天過後」的企業生機,怎麼會有空閒參與準備打包入櫃的結案活動。

所以,這場「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活動讓人眼睛一亮,要討論的重點是:台灣10年內建置20GW太陽光電系統的可行性。除了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新日光能源科技執行長洪傳獻、元晶太陽能董事長廖國榮、碩禾電子材料總經理黃文瑞、綠能科技總經理林士源一一上台發表專題演講外,台下坐的也個個來頭不小。會讓大老闆親自出席,背後的驅動力為何?應是「2025年非核家園」是來真的。

核一、核二、核三除役 綠電肩負供電重任

要實現「2025年非核家園」,綠能發電身負重任。據黃得瑞指出,台灣在2025年成為非核家園,表示除核四封外,核一、核二、核三將如期除役,一般人擔心的是,在三座核電廠自2018年至2025年陸續停役後,原先所承載的每年400億度的電,如何補足?黃得瑞分析說明,在新政府幕僚團隊投入長期的了解後,訂定10年內建置20GW太陽能光電系統的發展目標,屆時,藉由20GW太陽能電力可以彌補250億度的電力,另外,風力發電提供100多億度電,再加上生質能、氫能、地熱供應100多億度,2025年時,這些乾淨的再生能源就能供應超過500億度的電力;所以,台灣在沒有核電的情況下,也無缺電之虞。

在推動台灣綠電產業發展時,由再生能源扮演一定的角色,不僅是滿足電力供應的問題,更具有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進而走向國際市場的重大意義。

脫離紅海廝殺 轉型升級走向國際

黃得瑞表示,就目前台灣太陽能產業結構而言,有98%的太陽能電池產量是零組件外銷海外市場,提供國外模組大廠建置光電系統,至於台灣本身,在模組和系統的市場佔比極低,就台灣太陽能一年產值3000億元估算,模組和系統的占比僅約5%左右,這也是張景森口中「重零件輕系統,見樹不見林」的產業現況;而此一產業架構所導至的結果,就是台灣僅能賺取微薄的組件代工利潤,它的宿命是不斷面臨紅海市場的殺價威脅;反觀在微笑曲線的另一端,這些國際模組系統大廠則掌握終端客戶,藉由向組件廠殺價,降低本身的成本,持續享受高報酬的系統建置利潤。

但是,若10年建置20GW太陽光電系統正式形成政策,將翻轉既有的產業形勢。黃得瑞說明,在明確的政策帶動下,台灣太陽能大廠除了生產電池,將著力於模組和系統開發,以目前裝罝太陽能光電系統1000瓩所需約4.5萬至5萬元計算,建置20GW純粹做太陽能光電系統,就能創造約一兆元的產值,意味著:在這個目標帶動下,可望創造1.5兆的投資金額,帶動6萬以上的就業人口,直接改善GDP的表現。再者,在這個目標架構下,政府若展現決心,建立政策的穩定性,以平均一年2個GW落實,業界在信心挹注下,原本一年10個GW的產能,可望加碼至18個GW。

產業升級後,更重要的是走向國際。再生能源除了扮演綠能供電角色,相關技術可進一步整廠輸出海外,爭取為友好國家興建太陽能或風力等其他發電電廠,並可思考在電廠附近打造綠能園區,協助台灣廠商走向國際。

高雄登場 氫能城市論壇接棒演出

距離太陽能光電大會師不到兩個禮拜,3月5日在南台灣高雄,另一蔡英文口中「實踐非核家園的戰略選項」──氫能登場。這一場「氫能城市論壇」是由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與「台日產業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除了準總統蔡英文外,現場也雲集了台日重量級人士,包括日本福岡縣知事小川洋、日本九州大學教授佐佐木一成、J-Power電源開發株式會社前總裁中垣喜彥、能源經濟研究所豐田正和以及台灣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召集人左峻德等氫能專家等。

準總統蔡英文在致詞時,再一次表明發展綠能產業的決心,強調對內打造綠能創新生態系,對外則積極建立與國際交流的機會。由這場活動可知,在氫能經濟領域,日本必然是台灣新政府積極爭取的國際合作夥伴。

據了解,針對氫能開發及台日能源合作,新政府的先行產業部隊早已赴日多次,從事技術交流及商議深化雙方合作的可能性;氫能在新政府能源多元化的政策佈局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再生能源發電 更需兩心相挺

蔡英文在產業之旅參訪浩鼎時強調以「信心」和「決心」的兩心,支持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其實,在太陽能光電及氫能等再生能源發展

上,也需要兩心相挺。因為,當企業進入創新領域,在技術及市場面上所可能面對的不確性因素頗多,此時,若政府欠缺堅定信念,隨不同的訊息搖擺不定,對產業界而言,無疑將是最大的風險。

事實上,無論是太陽能光電、氫能,抑或是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都存在電價成本高於既有電力供應的問題;在此,正是政府表明推動綠能發電決心的關鍵時刻。否則,用幾份報告表達出來的政策,對政府來說,也許只要丟進碎紙機攪碎即可;但卻可能是廠商的身家所有,更是員工養活一家老小的工作,社會更是賴以正常運作的信任;無怪乎,黃得瑞一再強調,政府的決心是太陽能大廠加碼投入系統建置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