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醫療產業論壇邀專家開講 助業者掌握後疫醫療商機

圖:外貿協會秘書長林芳苗於今(6)日「迎接後疫情時代的醫療產業論壇」提到2020年防疫產品出口大幅成長,而今年7月舉辦的台灣國際醫療展將展示更多樣的後疫情商機(貿協提供)

新聞中心

【臺北訊】外貿協會今(6)日舉辦「迎接後疫情時代的醫療產業論壇」,探討疫情當下臺灣產業與後疫情時代的發展,主題涵蓋「防疫期間醫療器材物資整備」、「精準治療發展趨勢」及「疫苗的臨床試驗」三大議題,現場亦宣布於今年7月1日至3日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展覽規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服務,提供業者嶄新概念,吸引202位業者共同參與。

 

外貿協會秘書長林芳苗表示,臺灣2020醫材總出口金額達33.7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其中口罩及防護衣等個人防護配備出口大幅成長,且據統計,去年口罩出口金額達1.14億美元,相較2019年成長5倍;防護衣過往則仰賴進口,但2020年反轉成為出口重點項目,出口金額達6,024萬美元,成長逾724倍。醫材公會理事長王綉子則提到,臺灣醫療器材業者在疫情期間作為關鍵角色提供多項防疫產品,目前面臨歐盟新法修正,臺灣廠商須提前準備以因應疫情後科技醫療市場,將臺灣生醫產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亦受邀出席,提到台灣經歷過SARS的嚴重性,擁有強烈的抗疫警覺心,疫情初期是全球第一個實施體溫監測防疫措施的國家,並迅速成立防疫指揮中心,控制台灣疫情擴散;同時強調未來食藥署將成立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輔導產品成功上市,提升臺灣產值,並規劃完善的智慧醫材管理法規,增加審查及稽核能量。吳秀梅亦分享,臺灣可利用此契機增加自身的防疫物資產能,去年食藥署共核發307張防疫用醫材許可證;同時呼籲,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許可證的業者須再申請正式核可證,產品才能於疫情後持續銷售。

 

圖:外貿協會今(6)日舉辦「迎接後疫情時代的醫療產業論壇」,外貿協會秘書長林芳苗(右2)與資誠會計事務所生醫產業合夥會計師游淑芬(左起)、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醫材公會理事長王綉子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醫療趨勢。(貿協提供)

資誠會計事務所生醫產業合夥會計師游淑芬分析,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新興資料應用進展下,精準醫療將走向個人化醫療,同時精準醫療藥品未來銷售策略朝向發展廣譜精準抗癌藥、聚焦利基市場、治療難治疾病三方向進行。另根據資誠調查報告,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去年達到830億美元,因疫情檢測研發製造下而有跳躍性成長,2020年全球吸引超過1億美金創投募資投入,臺灣新冠肺炎檢測廠商百花齊放,多家廠商已獲得國際核准與授權,檢測科技蓬勃發展帶動臺灣新的市場契機。

 

北醫附醫院長邱仲峯則指出,65%以上國民有抗體才達到群體免疫,臺灣已向國際採購2,000萬劑疫苗,據預估仍缺少990萬劑,該缺口仍需仰賴國產疫苗補齊。邱仲峯亦提及,臺灣疫苗廠商高端疫苗及聯亞研發基因重組蛋白疫苗,製程是以複製棘蛋白基因後,在體外製造出棘蛋白,再打入體內由免疫細胞辨識棘蛋白進而製造抗體,保存較為方便,但製作成本較高。北醫附醫的疫苗臨床試驗突破預期收案人數,預計6月底解盲。

 

貿協強調,今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實體展將於7月1日至3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展出;為擴展國際交流與向全球推廣,6月24日至7月8日線上虛擬展率先開跑,虛擬攤位支援圖片、影片、360度產品照片等多元展示,亦提供文字對談、會議預約、即時視訊等功能,協助我國廠商拓銷市場,貿協創立台灣防疫國家館網站,向全球分享臺灣防疫模式與經驗,網站收錄2,000家廠商,展示超過1萬件防疫產品,建構完整的防疫產業生態圈。更多醫療展訊息請至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