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加油】福衛二號小故事


資料來源:NSPO國家太空中心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之基本資料

功能:地球遙測應用衛星 。

重量: 760 公斤左右(含酬載及燃料) 。

形狀尺寸:六角柱形,高 2.4 米,外徑約 2.06 米 (太陽電能板未展開時) 。

軌道:高度 891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每日通過台灣上空二次 。

繞行地球一週時間:約 103 分鐘 。

遙測對地解析度:黑白影像 2 公尺,彩色影像 8 公尺 。

影像拍攝刈幅 ≧24km ;側視角範圍 ±45° ,可進行立體攝影。

任務壽命: 5 年。

除役時間: 12 年又2個月。

發射日期: 2004 年 5 月 21 日 ( 台灣時間 ) 。

功成身退: 2016 年 8 月 19 日

退役原因: 反應輪失效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是我國自主擁有的第一枚遙測衛星,於 2004年5月21日委由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 OSC)提供發射服務,在位於加州西南邊的范登堡(Vandenberg)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進入距地球表面891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飛行。

福爾摩沙二號之任務係兼具“遙測”與“科學”兩大任務。它在白晝地區拍攝的影像資料可應用於國土規劃、資源探勘、環境保護、防災救災…等。當衛星運行到黑夜地區(eclipse)時,進行對高層大氣象上閃電之自然現象科學觀測,觀測結果提供做為科學實驗研究。

【 重大貢獻 】

記錄外傘頂洲逐漸的消失、挖子尾海岸變遷、吉尼號油輪蘇澳外海漏油、台北港的興建及竹北新市鎮崛起等環境變遷。

在緊急災害支援方面,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及高雄甲仙地震期間,太空中心提供歷史圖資,並於緊急取像下載後3小時內完成影像處理,提供近即時影像給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進行災情分析。發射迄今,國內共有156個學術機構、171個政府單位使用福衛二號影像,10年來免費提供國內使用者影像原始資料相當於巿價約30億元。

【 主要任務 】

『 遙測照相儀結構 』

在經濟快速成長過程中,伴隨著衍生的土地利用與變遷、環境污染之擴散以及地震與颱風所造成的天然災害等問題,也更顯衛星遙測資料重要性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遙測任務以滿足臺灣需求為主,衛星再訪頻率與適時性的獨特設計、全球大面積拍攝以及低價位影像的提供,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優於其他國際商業遙測衛星的優勢。

『 高空大氣閃電影像儀 』

福爾衛二號所進行的科學實驗任務,全世界首次以衛星長期觀測高空閃電自然現象,雷雨系統中紅色精靈,是高空中向上閃電所產生的紅色發光體,它通常發生於高空中40-100 公里處;也可提供未受大氣吸收影響的光譜與動態數據資料;進而了解全球分佈的情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CB)原始設計的儀器改進並提高性能,為了增加科學效益,特增光譜儀與多面特殊濾光鏡片組;並加入日本東北大學的一套感應器,而成為現在的ISUAL酬載。

福衛二號從2004年6月4日開始密集照相任務,12月26日夏天國內發生多次水災,12月26日南亞更發生強烈地震與巨大海嘯,造成嚴重災害,福衛二號及時對災區進行照相,這些相片對於救災與重建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之地表遙測任務是拍攝衛星影像資料,以滿足台灣民生之需求,可用來監控台灣本島、離島、台灣海峽及附近海域之環境及資源。解決經濟快速成長過程中,伴隨著衍生的土地利用與變遷、環境污染之擴散以及地震與颱風所造成的天然災害等問題。

【 重要成果 】

敏督莉颱風後,七二水災草瑞公路影像(解析度8米) 太空中心

『 土地利用 』

對台灣現有土地運用之規劃提供最新的參考資料,提供最新地形地貌資料,供地圖製作使用。提供地理資訊系統(GIS)之基本圖檔資料。

『 農林規劃 』

定期提供台灣內陸農作物與林木生長面積,及種類與變化情形,預估產量並提供最新資料。

『 環境監控 』

監控水源區、水庫、河川之蓄水量及污染狀況,以掌握台灣水資源供應狀況。

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區之環境變遷及垃圾、工業廢棄物、廢土…棄置狀況。

『 災害評估 』

災害發生後,對陸地受災面積與受災程度提供快速分析資料,以進行災後評估與復建的參考。

『 科學研究與教育 』

與友好國家交流地球資源與環境評估之影像及資料。

國內自製元件:

第一類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設計、分析與摸擬,再委由國內廠商製造,包括結構與熱控次系統。

第二類由衛星本體合約商負責,再轉包並技轉國內廠商製造,包括:衛星電腦 (宏碁公司)、飛行軟體 (大同世界科技公司)、太陽感測器(士林電機公司)、S-頻段天線(勝利工業公司)、飛行線束(漢翔公司)、衛星垂直整合座(台翔公司)。

衛星的主結構體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設計、分析及測試,而由台翔與漢翔公司負責製造。


民眾欲多了解相關資訊請至:

NSPO國家太空中心

國家太空中心 NSPO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