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七月刊)保守「反恐」新省思

圖說:英國曼徹斯特爆炸案,是繼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後,發生在英國最大規模的恐怖攻擊事件。(圖片來源:曼徹斯特維基百科)

工黨柯賓大勝 恐攻新思潮起

5月22日晚間,英國曼徹斯特傳來不幸的炸彈攻擊消息。當時美國歌手亞莉安娜(Ariana Grande)在曼徹斯特體育館舉行演唱會,無預警遭遇22歲的阿貝迪(Salman Abedi)以自殺炸彈攻擊,結果造成22人喪生,116人受傷。

這一起爆炸案,是繼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後,發生在英國最大規模的恐怖攻擊事件。接連在今年3月,才剛發生不久的「國會大廈外恐攻事件」後,為即將到來的英國大選,帶來了複雜的社會情緒與辯論。

一個襲向全英國人們心中的基本問題即是:為何恐怖攻擊會找上英國?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杜絕這樣的不幸事件再次發生?

圖說:美國歌手亞莉安娜(Ariana Grande)在曼徹斯特體育館舉行演唱會,無預警遭遇自殺炸彈攻擊。(圖片來源:Ariana Grande Facebook)

「恐攻」成保守黨籌碼

保守黨領袖、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第一時間即譴責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攻擊」。循著西方各國領袖,面對爆炸案的典型反應,斷定這肯定是少數穆斯林極端分子所為。儘管表面上「暫停選舉活動」,梅伊打的算盤無非是試圖,把百姓對恐怖攻擊的不滿,化為支持保守黨的排外政策,而一舉在大選中成功囊括國會席次。

然而,梅伊恐怕無法解釋的是,英國加入美國所主導的「國際反恐聯盟」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但結果非但無法根絕海外恐怖主義勢力,如今甚至還讓英國成為恐怖份子的攻擊目標。繼續追隨既有的反恐老路,真的能夠還給英國人民平安的未來嗎?

柯賓:反恐不成反自傷

相對地,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則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回應。他明確地宣稱,英國應當要承認過往對外政策的錯誤,認清投身「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並無法消弭恐怖主義,反而將使得英國成為恐攻的對象。

先是在一份悄悄流入媒體、被大肆報導的柯賓演說稿中,柯賓宣稱:一旦在下月的選舉中獲勝,工黨將會改變英國的外交政策,終結「反恐戰爭」。他分析到,英國自2001年起的軍事干預,不只未能阻止暴力攻擊的威脅,甚至使問題更加惡化。

情報和安全專家早已點出,英國政府在外支持或參與戰役、和英國國內恐怖主義之間的關連。過往英國對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事涉入,反而助長了極端主義暴力,使英國成為被仇恨的對象,這樣錯誤的反恐方式,應當全面檢討。

消息傳出,引起了英國各界的激烈辯論。保守黨議員與媒體強烈抨擊柯賓,指責他,認為「英國遭受恐攻都是我們自己的錯」,是把英國對外政策與遭遇恐怖攻擊之間,做出錯誤的因果歸因。

然而,柯賓立即正面回應,「願意採取各種方法來消弭恐怖主義」,但他繼續強調,認清過去政府的做法,無助於解決問題,不代表是縱容恐怖攻擊的發生,反而才是真正要解決恐怖主義。「不要懷疑我採取各種必要行動的決心,去確保我們國家的安全,保護我們人民在街頭、城鎮、邊境的安全。」他強調。

圖說: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表示:英投身「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無法消弭恐怖主義。(圖片來源:Jeremy Corbyn Facebook)

英內憂外患不斷 「老左派」社會反思

表面上來看,柯賓的此類「高調」說詞,面對遭遇恐怖攻擊後高漲的愛國主義浪潮,理當不易獲得討好。但一反各界預計,繼續採取強硬立場的保守黨陣營,並沒有在恐怖攻擊後,獲取更高的大眾支持率。反而是質疑既定對外軍事政策的工黨陣營,漸漸拉近了與保守黨的支持差距。為什麼?

柯賓的論述之所以能夠「突圍」,其實相當程度背後反映了,整體英國庶民階層的反思浪潮,不再願意接受保守黨等排外說詞綁架,而思索著根本的社會改革出路。

一方面,柯賓作為被多數工黨議員所反對,但卻能獲得草根選民與社會運動者支持的工黨黨魁,本即象徵著英國廣大工人階級,對保守黨長年統治日趨不滿,期望著「老左派」柯賓的出線,能夠讓英國重返重視弱勢群體的福利國家路線。

自從2010年保守黨上台以來,7年間英國人民的生活並未好轉,卻面臨著日趨嚴峻的內外威脅。人們因此開始反思著,若要找回在當代世界安身立命的發展道路,必然包括了需要平等對待,世界上的弱勢人民,透過擴大溝通來消弭不必要的仇恨或歧見。柯賓對既往軍事政策的批判,正好合乎普羅大眾對時局的反思浪潮。

「反反恐」大旗高舉 工黨柯賓受青睞

另一方面,柯賓從一而終的「反反恐」立場,也使得他贏得了一定的社會尊敬。這位被認為始終堅持理念的老工黨黨員,意外地獲得了眾多英國反叛青年的支持。回首過往,柯賓從2003年英國追隨美國侵略伊拉克、2010年繼續駐軍阿富汗,以及在2011年於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等議會表決中,他通通都投下了反對票。

除此之外,自1983年他進入國會以來,即多次反對英國政府採取過度侵犯人權的反恐措施。他甚至多次公開批評,工黨前黨魁布萊爾的伊拉克政策,指責布萊爾幫助小布希發動了「非法戰爭」,批評到:「他(布萊爾)是不是應該受審?很可能。」這種堅守信念的舉止,反而是當代人民厭惡毫無原則的諸多政客作風後,所期盼的政治標準。

簡言之,柯賓的出線,不只是因為他多有魅力,政見多?新穎,派系如何支持。相反地,他只不過是給予長年來,遭壓抑與排擠的廣大勞苦大眾一個出路:對外窮兵黷武與對內精英至上的右翼政治該被揚棄,而應當重新回到維護普羅大眾利益的傳統原則。

圖說:柯賓(Jeremy Corbyn)「反反恐」質疑,拉近了與保守黨的支持差距。(圖片來源:Jeremy Corbyn Facebook)

種族膚色是鴻溝 英能超越反恐極限?

恐怖主義的運作根基之一,即是拒絕理性思辨的仇恨思維。反恐若要有效,自然無法落入相同的窠臼之中。

我回想到,2011年我在倫敦留學時的見聞。我當時就讀的學校位處倫敦的東南二區,一個有諸多中東、非洲移民的相對落後區域。有一回我從學校返家的途中,看到數十位少數族裔群體在街頭一一被警察盤查,警方聲稱是要調查「是否有人涉入恐怖組織」;而身旁一個個白人則可輕鬆路過,彷彿和他們理所當然無關。

可想而知,這絕大多數的少數族裔人們,都壓根沒有機會能和恐怖主義沾上任何關係,但在這樣遭遇不合理依據「膚色」而來的「反恐盤查」後,他們對於英國政權與白人群體的仇恨,必然只會有增無減。怎麼可能靠加強刻板印象來解消恐怖主義?這是旁觀者很快就能理解的事實,但卻是政府始終要掩飾的基本道理。

說實在,政府可能也很清楚,這種「反恐」方式,和真正能夠瓦解恐怖主義,根本沒有關係。但它的好處是,透過公開的「操演」,讓一般社會大眾順理成章地加入「懷疑他們」的行列;把少數族裔特別是穆斯林群體打造成,潛在的威脅來源。彷彿,就能夠使多數的白人基督徒們,成為政府的支持者?這種典型的分化與統治技術,雖然荒謬,卻屢試不爽。只能靠普羅大眾看穿箇中問題,才有解消的可能。

稍稍可喜的是,柯賓說出的真相,能漸漸為人們所認可,象徵此種惡質操作的侷限已漸漸暴露在人們眼前:仇恨只會孳生更多的仇恨;如果我們要化解當代的恐怖主義威脅,我們非得要找出根本有效的方式來因應,而不只是再隨意貼上更多的標籤,或施展更大的武力威脅。這樣理性復歸的政治思想,也許也正是當代人類找尋共同出路的過程,少數能憑藉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