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劉泰英人稱「泰公」,國民黨過去二、三十年中,最有「實績」的一位黨營事業主管,是當時政壇第一把交椅。
劉泰英挺前瞻 公共投資蔡政府遠輸李登輝
一提起「劉泰英」三個字,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幾乎都是直接與「國民黨大掌櫃」稱號畫上等號。人稱「泰公」的劉泰英,確實可以說是國民黨過去二、三十年中,最有「實績」的一位黨營事業主管。他從李登輝前總統時期,1993年起,就被任命為中華開發董事長,以及國民黨黨營事業「「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一直到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才陸續卸下重擔。
然而,或許正是由於劉泰英「投管會主委」的響亮名氣,很多人可能未必清楚;劉泰英早期經濟學家的背景,他不但擁有與李登輝同校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不久,更以四十歲的年齡,在1976年擔任了當年台灣所成立的第一所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台灣經濟研究院」前身「台灣經濟研究所」的副所長一職,而所長,正是台灣經濟學界大名鼎鼎的大師級學者蔣碩傑。
劉泰英深厚的經濟學背景,而其九零年代起所擔任之職務,恰恰又位處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與轉型的樞紐地帶,因此,即便近年「泰公」逐漸淡出政商界而相對低調,然而,只要有機會與他談起經濟或財經政策等議題,他總是能隨時發表自己完整而獨到的見解。
本刊特別規劃專訪劉泰英,一路暢談對蔡英文政府評價、台灣總體經濟情勢預測、前瞻基礎建設到對永豐金弊案的種種見解。
「八年準備」內閣才不齊? 劉泰英:「我若總統,賀陳旦早下台!」
談到對蔡英文政府的看法,劉泰英不改其銳利而辛辣的發言風格,他先是感嘆的說:他認為過去十多年來,台灣政府的特色就是無能,而政府更是已經接近信用破產的地步。
這樣的情況,在蔡英文上台後同樣沒有什麼起色,劉泰英一針見血地表示,蔡英文在選舉前曾經打包票說:自己的團隊已經為執政準備了八年的時間,還成立了智庫研討,但問題是,準備了這麼久的時間,怎麼會當選總統後,竟然連總統府和內閣人選都湊不齊?光是這一點,就太沒有說服力了。
而對於蔡英文與林全所任命的行政團隊,劉泰英同樣不假辭色,他認為目前內閣團隊中,太多人其實只適合擔任「事務官」的料,但卻被找來擔任政務官,他舉交通部長賀陳旦為例,劉泰英坦言,賀陳旦從來就只適合擔任事務官,因為他根本缺乏政務官的思維,他以日前高鐵延伸至屏東的討論為例,交通部與賀陳旦竟然是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而不是先完整、具體評估高鐵延伸可能帶來經濟效益,劉泰英不諱言地說,若他是總統,早就已經要賀陳旦下台了。
他再舉目前引發最多爭議的「一例一休」為例,劉泰英說:「就他了解『一例一休』修法版本在勞動部草擬後,行政院會議當中根本就沒有被充分的討論過,這麼重大的修法,不可能只與勞動部業務相關而已,其他各部會明明也有直接關連,竟然完全沒有被要求進行相關評估研究,案子就這樣糊里糊塗送到立法院表決了,這樣的決策品質,會造成這麼大爭議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
圖說:劉泰英認為目前內閣團隊中,太多人其實只適合擔任「事務官」的料。
公共投資僅李登輝一半 經濟成長?民眾薪無感
談到目前最讓人頭痛的台灣經濟發展疲態時,經濟學者出身的劉泰英更是侃侃而談,幾乎欲罷不能。他認為,目前台灣經濟所遭遇到的是結構性的問題,雖然前一陣子經濟機構預測,今年全年度經濟成長率大約還能夠維持2%的增長,但重點是這樣的成長基本上,對民眾與社會而言是「無感」的。
他分析到,台灣經濟成長數字中,高科技產業所佔的角色吃重,但高科技產業的機械設備折舊特別高,在計算經濟成長時卻會將折舊也一併計入,形成折舊越高、成長越多的現象。此外,劉泰英也點出,目前台灣許多高科技產業如台積電等,外資持股比例極高,每年賺的錢幾乎都進到外資的口袋當中。
相反的,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幾乎沒有什麼成長,劉泰英指出,工資有沒有調漲其實是判斷經濟是否有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台灣過去除了工資停滯以外,所得分配也逐漸出現不均的現象,再加上人口紅利馬上就會消失,未來即將面對的是勞動人口減少,老年人口增加的問題,劉泰英預測,蔡英文總統任期內,台灣每年的經濟成長幅度絕對不可能超過2%。
圖說:劉泰英預測,蔡英文任期內,台灣每年經濟成長幅度絕對不可能超過2%。
前瞻方向對 金額、規模恐不足
劉泰英進一步分析,目前經濟發展的疲態,和國內投資不足有很大的關聯性,他特別指出,目前中央政府與國營事業的公共投資金額的規模,事實上連李登輝總統時期的一半都不到,結果就是國家無法進一步帶動投資、建設與經濟成長。
順著主張「擴大國家投資」的邏輯,劉泰英被問到對目前政府所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的看法時,他很坦率的說,不論目前「前瞻建設」的內容如何被批評,但它至少是國家投資,他當然贊成與支持,但他也補充,在他看來前瞻基礎建設的規模其實還是不夠,他認為以目前台灣國內投資動能不足的情況,至少需要由政府出手每年再增加一千至兩千億的投資投入可能才足夠。
財政國庫空虛? 官僚沒「生意頭腦」!
而當被進一步問到,過去幾任政府難以增加國家公共投資規模,與國家財政空虛有關,在這樣的限制下,要如何才有可能如他所建議的大規模增加公共投資規模呢?
面對這個問題,劉泰英不假思索的定調;他認為台灣政府目前財政的現況是「國庫很空虛,但國家很有錢」,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在他看來,財政的問題是因為政府官員官僚心態居多,缺乏「生意頭腦」,導致國家所持有的鉅額資產,基本上根本沒有被善加利用。
劉泰英舉例,無論是台灣銀行、郵局或是鐵路局,其實非常多資產一來既沒有重估,二來也缺乏活化利用。他估計光是台灣銀行所擁有的資產,應該就達到上兆新台幣的規模。此外,若能將郵局目前低度運用的儲匯部門與資金,切割出來改制成為銀行、公開上市,絕對可以位國庫增加大筆穩定收入。
永豐金檢無人下台? 不可置信!
最後,在談到最近所爆發的永豐金控弊案時,曾經同樣身為銀行與金控董事長的劉泰英分析到,永豐金控目前出問題的授信案,基本上應該屬於關係人交易,若確實為關係人交易,依據現行法規,除了需要有特別擔保以外,還必須在董事會當中以特別決議方式通過為之。
然而,他判斷永豐金的這些授信案,應該都沒有送到交董事會決議,若果真如此,那百分之百就是金融檢查機制出了大問題,代表政府過去金融檢查什麼都沒查出來。
然而,這件事情爆發到現在,居然至今還沒有任何一位官員下台以示負責!相較之下,當年十信案爆發時,前後任財政部長徐立德、陸潤康立即下台負責。劉泰英不解的問,難道蔡英文政府現在,已經不存在任何「責任政治」的精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