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四月刊)「私利」淡江大學

圖說:淡江大學財務狀況毫無問題,卻將作為第一所全面解聘,不具本職兼任教師的學校。(圖片來源: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兼任教師解職 私校家族賺飽

上個月淡江大學傳出,校方為規避自8月1日起,未具本職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而增生的人事成本,計畫將解聘全校200名未具本職兼任教師的消息。一名長年於淡江兼課語文教師就撰文指出,校方為保護自己的獲利,令各系所清查兼任教師是否具本職,並意有所指的要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到某公司行號掛名正職員工,或自行到職業工會投保,否則將不再給予排課。

如此大規模解聘兼任教師消息一出,隨即引發了校園內兼任教師失業恐慌,後續也有淡江的師生在校園內,發起抗議反對解聘兼任教師的行動。有關大量解聘一事,校方雖始終否認有施壓動作,但卻也不願正面承諾將會續聘,這些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

圖說:淡江大學校方為規避自8月1日起,未具本職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而增生的人事成本,計畫將解聘全校200名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圖片來源: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招生優良卻解聘教師

淡江大學作為第一所釋出要全面解聘,不具本職兼任教師的學校,是眾所皆知的老招牌私校,招生狀況一向良好。其學生人數通常都是全國各大學(不分公私立)排名的前三位,根據104學年度,各大專院校學生人數統計,淡江學生人數為2萬7041人,僅次於台大、輔仁,所以可以輕易推斷財務狀況應是相當良好。

當我們查閱淡江會計師查核報告後清楚發現到,佔學校收入最大宗(68%)的學雜費收入,就高達有24億2978萬餘元(104學年度),而近三年扣除支出所累計的結餘高達1.8億。此外,學校長年積累的銀行存款,以及受贈的特種基金,合計也高達有10億餘元。

為什麼一間財務狀況毫無問題的學校,還要無所不用其極的壓低人事成本,選擇全面不續聘這些未具本職兼任教師呢?淡江的案例,深刻地凸顯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環境的兩大根結問題,其一是大學的公司化,其二是私校的家族化治理問題。

大學賺錢第一!

首先,當大學開始把自我「公司化」時,它辦學的宗旨,就不再是以追求教育品質或社會責任為辦學目標,相對地成本效益開始凌駕一切,包括像是師生權益或學術自由等公益價值。而為求最大利潤,如何壓低人事成本,逐成為學校管理層最為重視的辦學目標。

以淡江為例,我們可以從專任教師人數相對於學生人數是逐年降低,兼任教師鐘點費長達23年未隨著物價、基本工資上漲,於今更欲大量刪減兼任教師來規避勞基法適用成本,同時要專任教師超時工作來節省教學成本的作為,了解到大學公司化是如何,對於教師勞動條件和學生受教權產生嚴重的衝擊。

董事會的「私利」大學

再者,我國私校董事會家族化的現象,一直是為人熟知的老問題。熟悉私校生態者皆知,淡江大學自張建邦(曾任台北市議員、交通部長)取得董事會主導權後,其就被視作張家的家業,一如世新大學被視作成家的家業、文化大學被視作張鏡湖的家業般。在大學公司化的導向下,當學校又是由特定家族所把持時,則將更進一步削弱私立學校的公共性,使得私校的辦學目的,更加是與董事會的「私利」劃上等號。

以淡江為例,其董事會的整體支出是473萬元,而董事長張室宜(張建邦之女)作為專任董事的年薪就高達176萬元。這樣的薪資數額遠遠是兼任教師每小時630元的微薄鐘點費,所望塵莫及的,且單是專任董事的薪資,就已經超出這些學校欲解聘之200名兼任教師,在納入勞基法後每年將增加的120萬人事成本。

圖說:兼任教師鐘點費23年未隨著物價、基本工資上漲。今更欲大量解聘規避勞基法適用成本,對勞動條件和學生受教權產生嚴重衝擊。(圖片來源: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難道這些兼任教師對於學校的教學貢獻,以及為學校帶來的收益,就這麼不及一名專任董事?對照兩者如此兩極化的薪資和處境,著實讓人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