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蔡熱線能變台灣的外交困境嗎?
日前從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確表示與台灣蔡英文總統通過電話,引起國內外輿論界爭相討論。國際關心的重點應該是川普主政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可能改變的幅度與方向。而國內比較冷靜的觀察家,都已發現川普此舉明顯將原本「不支持台獨(其實也是反對)」,朝向「暗中鼓勵」在挪移。然而外界情勢確實已經蛻變,只是中華民國政府頑固依舊,所以能為台獨運動激起多少火花,甚至引發其他效應,尚待後續觀察。
稱「台灣總統」非首次
首先「台灣總統」出現於國際媒體已有三次之多,第一次是李登輝訪問新加坡就被當地媒體報導為「來自台灣的總統」。還有布希總統也稱呼過阿扁為「台灣總統」,前者只是媒體報導,效應不是很大,後面一次則被國務院解釋為「誤用」而輕輕帶過。
但是這一次不同的地方不只是連續講了三次。尤其引起國際輿論普遍關切的原因,應該是川普的主動釋出訊息,可見對台政策,隱然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如所周知,美國對外公佈的對台政策都是一個中國政策,但不承認中國所主張台灣屬於中國的說法。
在國會通過新法案應該已經明白表示新的一中一台才是完整的中國政策。落實在政策面可以說以前一再宣示的「不支持台獨」,早已變成「不支持台獨,但也不反對」。現在又進了一大步,變成暗示性的「鼓勵台獨」。
因為只有這樣解讀,才值得全世界輿論界的大震撼。明眼人很容易看出這是台灣人突破外交困境的好機會。只可惜中華民國政府以及御用的輿論界,不知是自私還是無知竟然是一再的自我限縮,一直都麻木以對而不能有所作為。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曾經對著筆者說: 「你是台灣人,而我是美國人。你們在做,我們在看,要怎麼配合我們知道。但如果你們要的自己不做而要等我們替你做,永遠都不可能。」應該也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寫照。
就一個側身媒體40多年,並有10年以上外交記者經驗的老人,當然經歷過無數次由於主政者一再自我限縮主權,讓困境益陷益深的實例,其中最關鍵的一次,很多人或許祇有耳聞而不知全貌的「蔣介石集團被逐出聯合國事件」的大災難。
蔣介石抵死不用「台灣」
其實該被稱為「2758號決議案」發生之前,先有日本岸信介與美國克里斯多夫來台面告蔣介石父子,只要把中華民國改名就可以台灣的名譽成為聯合國的新會員。日本外交界並透露岸信介還用警告的語氣告訴他的對手說「冒用往生者的身份證是永遠不可能讓死者復活」的重話。可是據當時主掌外交大權的沈昌煥總統府秘書長告訴記者說「這是對中華民國最壞的安排,當然不能接受」。
或許有些沒有經歷過中國國民黨專制跋扈年代的朋友,永遠想不通亡國奴來到台灣卻從喪家之犬突變成姑大爺,非但背棄老東家收留輔育之恩,更狠心裝扮成禿鷹,非把因為無知而受害的老東家吃到屍骨無存才會另找苦主的特性。接著你還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看到中華民國絕對不容許有主權意涵的「台灣」有任何出頭露角的機會。
中華民國政府國運走貶之初,法日和加拿大先後改與中國訂交,加國等雖然拒絕認同中國所主張台灣為其所屬而有所爭議,也順利完成,惟獨日本,與台灣先有殖民關係,又是近鄰,更有相當綿密的經貿文化牽絆,所以就必須要另外設法處理雙方關係,因而設立了所謂「交流協會」與「亞東關係協會」,有名無姓的「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