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危險的政治操盤者」立功
川普陣營在距離大選不到三個月的八月十七日,由於支持度不見起色,持續落後希拉蕊,決定選舉班底大換血。原擔任川普資深顧問的民調專家康威(Kellyanne Conway)改任總幹事,並延攬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com)董事長巴農(Stephen K. Bannon)入競選團隊,擔任競選總部執行長一職,位階在總幹事之上,負責整體選戰佈局等大方向。八月二十六日開始,兩人民調支持度開始出現逆轉。川普的民調止跌回升。多家媒體民調如CNN顯示兩人拉鋸已不到3%。如此轉變,媒體專家紛紛揣測原因。除了希拉蕊生病與發言失誤外,有媒體認為川普競選策略的轉變也是關鍵。包括尋求黨內溫和派人士的支持,以及在搖擺州強力部署打組織戰。尤其共和黨黨工及志工比起四年前大選增加不少。他開始在造勢場合使用讀稿機,儘量收斂用字遣詞。還為過去發表的侮辱言語向大眾道歉。同時他身段放軟,塑造親和形象。也開始舉辦政見說明會,強化政策論述,主攻移民議題。對希拉蕊的攻擊採冷處理。並加強少數族裔如黑人的競選行程。例如他九月前往底特律的非裔教會發表談話,不但和教會人士玩自拍,還抱起小孩,展現親民形象。不但黨內支持度回流,上升6%,來到78%。黑人支持度也從3.1%升到19.6%。
新操盤手有何來歷?
競選總部執行長巴農所任職的布萊巴特新聞網,不但台灣民眾陌生,連許多美國人也是近期才知道有這號媒體。希拉蕊在8月25日的電視演說中還特別點名布萊巴特新聞網和巴農,嚴厲譴責布萊巴特新聞網是民主黨的頭號媒體敵人。彭博社則將巴農評為「美國最危險的政治操盤者」。三K黨前領導人杜克(David Duke)以及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反應則是拍手叫好。究竟這群團隊有何來歷,讓民主黨政客繃緊神經,讓川普支持者額手稱慶呢?
巴農、史威澤為調研機構「政治問責院」創辦人
巴農自2012年起擔任布萊巴特新聞網的執行主席,直到接任川普的競選執行長才離職。他就讀哈佛商學院,曾是高盛銀行家、媒體經營者、電影製作人。他自認保守派,痛恨小布希,是雷根的信徒、茶黨支持者。他也是2008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培林( Sarah Palin)的擁護者,並拍攝以她為主角的記錄片。2004年製作向雷根致敬的紀錄片《直面惡魔》(暫譯,In the Face of Evil),稱頌他在對抗共產主義的冷戰中,帶領美國贏得勝利。此片根據史威澤(Peter Schweizer)撰寫的《雷根的戰爭》(Reagan’s War)一書拍攝。兩人因此片結緣,一拍即合。
史威澤是布萊巴特新聞網的資深特約編輯。曾在保守派的胡佛研究院任研究員,2008-2009年間為小布希的講稿撰寫顧問。他與人合夥創辦政治顧問公司,培林即是客戶之一。也是多本暢銷書的作家,深具影響力。最知名的是2004年撰寫布希家族史—《布希家族》。他後來對華府政客日漸失望,認為兩黨皆貪污腐敗,決定出書揭露他們的醜陋事。2011年出版《把他們全部扔出去》(暫譯,Throw Them All Out),抖出國會議員和財團富翁間的黑暗交易。巴農十分欣賞史威澤的研究調查,便在2012年力邀他一同創立非營利調查研究機構—政府問責院(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Institute,暫譯),並擔任集團董事長。
政府問責院旨在調查與揭發裙帶資本主義、浪費公帑,以及揭露政府貪腐與違法情事。最知名的事蹟,在於策劃了兩本震撼華府政治圈的暢銷書,皆由史威澤撰寫。其中《黑金柯林頓》(Clinton Cash: The Untold Story of How and Why Foreign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es Helped Make Bill and Hillary Rich,暫譯)一書在去年五月出版後,三周內火速登上紐時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該書揭發了柯林頓基金會的國外捐款者名單、柯林頓夫婦的付費演講對象,以及他們在2001年離開白宮後,私人財富異常暴增的情形。而去年十月出版的電子書《布希的財富》(Bush Bucks: How Public Service and Corporations Helped Make Jeb Rich,暫譯)則質疑為何傑布布希(Jeb Bush)卸任佛羅里達州州長後,財富增加數百萬美金。
巴農力挺川普力圖消滅共和黨建制派
巴農和川普在理念、性格上都十分相近,一樣反對移民和自由貿易,最後終於合作也就不令人意外。其實兩人相識始於選戰之前。離職的前網站員工向媒體Daily Wire表示,早在前年四月,川普還未投入總統大選時,他就提過巴農是他的大粉絲。去年開始,布萊巴特網站就力挺川普的參選。當其他共和黨候選人抨擊川普是種族主義者、殺人兇手時,新聞網為他辯護。巴農也多次撰文呼籲川普不要走共和黨建制派老路,要他做自己(Let Trump be Trump)。而川普常常公開稱讚布萊巴特新聞網,多次給他獨家專訪。其官網也最常引用該網站的新聞。雙方互相拉抬對方,也彼此互惠。新聞網的流量從今年初的一千七百萬,到現在官方臉書上宣稱的三千一百萬不重複訪客,八個月大幅成長了182%,受益頗豐。
除了為川普喉舌,巴農也力圖消滅川普的競爭對手。尤其針對來自佛羅里達州、精通西語的建制派盧比歐(Marco Rubio)和傑布布希,抨擊他們擁護移民改革政策。而多位共和黨建制派議員也慘遭修理,包括共和黨籍眾議院發言人萊恩(Paul Ryan)和前發言人貝納(John Boehner)。新聞網在這次國會改選時,力挺萊恩的對手耐倫(Paul Nehlen),並猛批萊恩寧願在自家築籬也不願在邊境築牆。而去年十月貝納辭去眾議院發言人一職,也是受不了新聞網的撻伐,和巴農在共和黨內反對勢力的攻擊。巴農的盟友史威澤在2013年出版的暢銷書《勒索》(Extortion: How Politicians Extract Your Money, Buy Votes, and Line Their Own Pockets,暫譯),指控貝納如何利用職權之便,以握有政策通過與否的關鍵選票,在三個法案通過前,向企業勒索20萬美金的政治獻金。也曾拖住兩個法案的排審,並在排審後、投票前的四十八小時內,收到幾筆數萬美金的捐款。此事揭露後,讓貝納備受黨內外抨擊。書中也爆料建制派議員如何將競選捐款轉為私人用途,包括在五星級飯店打高爾夫、喝好酒,購買加長型禮車和私人飛機等奢侈行為。以及國會議員如何鑽漏洞,用選票換現金等骯髒事。
巴農打擊建制派的制勝關鍵
過往巴農能打贏建制派,有幾個關鍵:以深度報導進攻主流媒體、使用多重研究方法與網路大數據、以好萊塢的思維做行銷,以及借力使力讓媒體免費宣傳。
反轉保守派過去做法,以深度報導進攻主流媒體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巴農認為過去1990年代保守派的做法失敗,以至於無法打倒柯林頓政府,在於只請出學者專家發表評論。他們通常是吹噓結論,但沒有實質證據。當時右翼運動者提出的證據不足,手段粗糙。以至於讓保守派運動喪失可信度,也給人陰謀論的印象,直到今日。巴農記取教訓,想以「專業化」領導保守派運動。將事實數據化,媒體操作專業化。他不希望新聞只在布萊巴特新聞網內報導,認為唯有跨出保守派的圈圈,和主流自由派媒體合作,才有機會成功。巴農的團隊認為紐約時報是最好的合作對象。它的聲譽好,影響力大,所以效果和殺傷力也最大。如果要摧毀進步派對希拉蕊的印象,勢必要吸引紐約時報的關注。
多重研究方法、網路大數據分析
政府問責院調研使用的資料來源十分多元。以《黑金柯林頓》為例,就包括稅務檔案、航班紀錄、外國政府文件,以及探勘深層網路(Deep Web)。這些無法透過傳統搜尋引擎找到、佔據97%的網路資訊都在深層網路中,包括許多非法網站、秘密組織等。政府問責院的許多資料都是來自於此。他們聘請資料科學家寫程式、搜尋分析深層網路中的資訊。由於需要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他們和歐洲供應商合作,使用價值13億美金的設備。也因此搜尋到有力的證據。包括發現柯林頓基金會收受來自鈾礦公司Uranium One高達235萬美金且未申報的捐款。而捐款當時,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批准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收購Uranium One股權案,讓具有國安意義的鈾礦產業落入俄羅斯公司之手。
以好萊塢做電影的方式搞整體行銷
政治問責院有別於傳統智庫的運作思維,以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思維做行銷包裝。他們聘請寫過多本暢銷書、幫名人代筆的寫手霍爾(Wynton Hall),將硬邦邦的智庫研究報告改寫成生動有趣的政治劇碼後,安排上檔時間與後續的行銷宣傳。當政治問責院每出一本書,霍爾就開始規劃戰略圖,思考適合的媒體版面與新聞標題,並規劃評論文章的撰寫方向。以《黑金柯林頓》為例,政治問責院讓在它媒體曝光後,緊接著準備推出《黑金柯林頓》圖畫小說版和電影版。電影版由巴農出資,於今年五月率先推出,並在四個主要城市上映。布萊巴特新聞網也同時上傳電影到Youtube和自家網站,供民眾免費觀賞。而圖畫小說版(Clinton Cash: A Graphic Novel)於今年八月上架。它以彩色漫畫搭配文字,模擬柯林頓與捐款者的互動對話,登上紐約時報的圖文類暢銷書榜。
借力使力,讓媒體免費宣傳
《黑金柯林頓》出版後,政治問責院供稿給立場偏自由派的紐約時報,以及保守派的華盛頓郵報與福斯新聞網。前兩家紙媒都在《黑金柯林頓》出版前搶先報導書中的例子。三家媒體也都做了追蹤報導。彭博社與紐約時報在收到《布希的財富》一書後,便著手追查小布希在佛羅里達的土地交易、擔任企業董事會的高薪閑職等情事。以及追查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雷曼兄弟,為何付給傑布布希每年高達一百三十萬的薪水。巴農深諳成功之道在於趁勝追擊。他利用媒體的追蹤報導,持續激發反建制派選民對裙帶主義的憤怒。當《黑金柯林頓》新聞炒得最熱時,同時有十五家報紙媒體的調查記者在追希拉蕊的新聞,希望挖掘更多柯林頓基金會不法的內幕消息。政治問責院則借力使力,一下子多了一群全國最優秀的調查記者同時幫他做新聞。而《布希的財富》出版後,許多知名平面媒體紛紛尋問政治問責院何時會再爆料,希望能獲得獨家消息。巴農說,「我們只需要給調查部門相關資料,我有信心他們不但會報出來,還會做更多追蹤報導。」
媒體Daily Wire分析道,若川普獲勝,巴農將進入決策核心,影響白宮決策。若輸了,巴農和川普可能建立新的媒體王國。有了福斯電視台的創辦人與前執行長艾爾斯(Roger Ailes)的加持,以及眾多川普粉絲的力挺,「另類右翼」意識形態與媒體躍升保守派的主流並非不可能。不論大選最後誰贏誰輸,巴農和他的團隊都是穩賺不賠。一旦「另類右翼」成為社會主流,美國民主的夢靨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