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九月刊)台灣出了女總統

女力崛起 教育是關鍵

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除了是政治上權力移轉的變動外,她更是台灣社會變遷的指標作用,所謂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 ,係指社會經濟結構與功能的變遷,反映在人口流動、經濟成長、生活習俗、教育程度、職業結構改變等社會現象的變動。

戰後台灣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使得女性的社會地位,產生很大的變化。從日治至1960年代,台灣女性地位始終是被壓迫者,其生活態度大部分屬於認命屈從的模式,無法與男性取得平等的地位,而淪為社會舞台的配角身分;甚至常扮演著被犧牲者的命運。在當時重男輕女的觀念之下,受教育是男生的特權,女孩子很少有機會上學讀書;甚至也常被認為是「賠錢貨」而被當成童養媳,離開原生家庭;所以早年台灣是一個高度父權的社會,對女性十分不公平與不友善的環境。

相較於十八世紀歐洲女性,因為受到新資產階級男人反抗君權的啟發,而開始質疑男權的神聖性。如十八世紀英國的瑪莉‧烏絲東奎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認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標是做一個理性的人。十九世紀美國的瑪格麗特‧芙樂(Margaret Fuller)則不僅主張女性在法律地位和世俗生活裡的權利,並更進一步強調女性有追求內在自由的權利。即包括心靈的充實、智識的成長、理性與創造力的激發。這些女性主義崇尚理性,主張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推理能力,而非因徒具人之形體,他們認為女人亦具有理性思辯能力,男女不平等是習俗以及兩性差別教育造成的,為了消弭人為不平等,應給予女性同質的教育;此外,法律也應不分性別,男女一視同仁。

台灣的婦女運動在70到80年代,深受理性女性主義的影響,如「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及修改法律中的性別歧視等主張,都十足展現追求平等的精神。雖然台灣的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很多,但台灣社會的動能很強,對改革的包容力很大,才可能在短短的數十年間,產生第一位的女性總統,甚至被CNN、時代雜誌等國際媒體,推崇為華語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蔡英文當選總統是真正的代表台灣之光。

分析台灣女性角色能迅速變遷的主要原因,有下列這幾項:

一、教育普及,促使女性地位提昇

由於台灣實施國民義務教育有成,不分男女的教育程度提高、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的覺醒、尋求自我實現、勞動市場的需求及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不只是單身女性,已婚婦女進入就業市場的現象也日益普遍;加上近年來,婦女女性團體組織日益蓬勃發展,亦是為了保障並保護女性在社會環境中的權利,以擺脫傳統社會給予女性不平等的對待。

二、傳統解放,變化速率比男性快

相較於很多傳統社會的制約變化當中,女性從傳統中解放出來的變化速率非常迅速,甚至都比男性還要快。例如女性走出家庭參與職場工作比例成長,非常的高。使得女性新增勞動生產力,遠大於原本已在就業市場的男性勞動力,讓家庭經濟,企業經濟發生變化。由於家庭主婦出去做事,家庭內的家務勞動,及丈夫子女的地位,也隨之一變。而雇用的企業力,也由於要因應這樣的女性,而引起結構逐漸的變化。

三、現代社會傾向尋求「女性觀點」

所謂「女性觀點」,係指在以男性為主的思考上,多加入另外一個性別元素的看法,並非僅在說明女人時才屬必要。作為一個決策者,男人的構想加上女人的構想,而做出「複眼構想」,是有必要的。使得多元競爭的現代社會,易於傾向尋求女性的觀點,由於這樣多元、豐富的女性特質,往往是現代社會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目標,也因此讓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

四、科技發達,女性的自由時間擴增

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生活硬體面的充實,更成為女性自由度增加的可能。例如自從有了家庭洗衣機之後,便很少有女性會用手來洗衣服,諸如此類的情況使得女性,產生一種日益強烈的欲念,企圖利用金錢來換取時間,認為只要有更多的、對自己有價值的時間可資運用就行了,因此,造就了女性可用的彈性時間日益擴增。

蔡英文是戰後1956年出生的女性,也是台灣女性可以開始接受完整高等教育的年代,先後畢業於國內的台灣大學後,再出國到美國康乃爾大學及英國的倫敦政經學院深造。她的當選總統雖然只是台灣政黨輪替的一小步,卻是象徵台灣女性教育成就的例子,反映整個女性地位提昇的一大步。雖然台灣早年的婦女地位十分低落,女權運動的起步也比較歐美晚了許多;但相較於世界各國人權的發展過程,多是漫長又劇烈的抗爭結果,台灣的女性地位能夠迅速又溫和的改變,實屬難能可貴。蔡英文是50年代的台灣女性,已為我國的女性地位開啟了美麗的一頁,更期待台灣女性能為台灣兩性平等,繼續寫下精彩的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