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九月刊)年金改革如何解套?

應向財團富商動刀!

蔡英文政府自今年五二零上任以來,最積極投入的政務之一,就是設立了總統府層級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試圖為各行各業的退休年金改革,進行通盤的規劃與討論。

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的成員,包含公務員、教師、軍人、勞工、企業主、一般大眾…等各行各業代表,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為主要推手,目前已召開了十次的會議。儘管如此,因為台灣長年以來缺乏全盤合理的年金制度,公教、勞工、一般國民之間存有巨大的退休金落差,加上各類年金系統開始遭遇提撥不足、給付攀高的「基金赤字」問題,究竟該如何妥善改革,著實是新政府最大的一門考題。

軍公教團體反彈!號召萬人上街頭

只不過,蔡英文政府設定的年金改革議程,第一刀預定要劃向軍公教群體,立刻引起了反彈聲浪。

由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全國教師產業總工會等部分公教團體組成的「監督年金改革聯盟」,高分貝抗議「年金改革委員會」早已有預設立場,試圖刪減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金。委員會召開沒幾次後,「監督年金改革聯盟」的代表就屢屢上演「退席抗議」、「場外嗆聲」的劇碼,九月三日更號召萬人走上凱道,高喊「反污名、要尊嚴;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兩者之間衝突越演越烈,使得年金改革立刻上升成為政治與社會衝突的焦點。

兩個全國教師團體,場內外吵成一團

「九三遊行」的訴求偏向「維護軍公教既有利益」,也引來社會上許多質疑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此波最積極站出來反對「軍公教九三遊行」的,並非是政府或是勞工團體,而是另一個大型的全國教師團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

全教總主張公教人員的退撫年金的確需要改革。他們提出的方案是,要求將過去退撫提撥率僅有7%的教師們(最適提撥率應達17.9%),其退撫基金獨立出來,這群教師應與政府一同「補繳」基金不足額提撥的部分,來貼補長年來教師退撫基金遠低於合理費率的問題,以避免未來可能遭遇的「年金破產」。

全教總公開批評全教產等團體拒絕年金改革,是要新進教師「多繳、少領、延後退」,根本是「犧牲年輕教師」。但全教產也高分貝回擊:其從來沒有要犧牲年輕教師的權益,只是要求政府落實信賴保護原則,基金有缺口應由政府負擔,這才有利於年輕教師。否則未來公教退撫基金若又有問題,難道又要叫公教人員再來補繳?

熟悉教師工會生態的人士指出,「全教總」與「全教產」兩個教師工會系統,其核心幹部過去都是「全國教師會」的成員。兩者的分裂其實並非是政治立場有別,而比較接近是幹部間的派系鬥爭所致。然而,兩個團體自從約2011年分裂以來,衝突越演越烈。此次年金改革兩派人馬更是殺得刀刀見骨,甚至公然在電視的談話性節目上公開相互叫罵,讓觀眾總是看得霧煞煞:怎麼退休年金問題勞工與百姓還沒發言,公教人員自己內部已經吵成一團?

年金改革要抓住問題的癥結

平心而論,不論是公教人員的退撫年金,或是一般勞工的勞保年金,目前的確都存有費率偏低,導致基金提撥不足的問題。加上少子女化導致「繳的人變少,領的人變多」,倘若不積極改革,未來的確會遭逢基金赤字的狀況。蔡英文政府上任就積極面對此一重大課題,毋寧是為所當為、積極任事。

但通盤的年金改革不該淪為軍公教與一般勞工的對立,更不該變成無法客觀討論問題的亂鬥狀態。要改革,要抓到問題的癥結關鍵。

我國軍公教人員與勞工之間的確有不小的退休金鴻溝。平均而言,教師退休領6萬、公務員領5萬、軍人領4萬、勞工領2萬,若只有參加國民年金,更是僅有約1萬不到。但是,「砍軍公教退休金」,基本上並無助於一般勞工與國民的年金增加。因為軍公教人員全國在職約80萬人,退休約45萬人,就是其退休金「砍兩成」,省下來的錢分給全國900萬勞工,或全體2300萬國民,也是杯水車薪。

一個社會要高度保障公教人員有優渥的退休待遇,本來並非是壞事。一般而言,這較能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公部門任職,且能夠減少公務員違法貪污的動機。然而,台灣民眾之所以普遍期待軍公教退休金「改革」,原因其實在於「相對剝奪感」:台灣勞工的勞保年金(月退制)遲至2007年才開辦,而且因為勞保投保薪資「上限」偏低,現行僅為45800元,加上未來又得至65歲才可領取,使得普遍勞工的勞保年金不到兩萬元,根本不足以負擔晚年生活。但要解決此問題,把怨恨指向軍公教也要「一起慘」,其實並無濟於事。

那出路究竟在哪?

財團富商的責任偏低與稅制不公

宏觀來看,各行業的年金危機,其實問題出在台灣多年來財團富商要承擔的年金責任偏低,以及稅制不公的狀況。若只是把問題指向軍公教與勞工的對立,或者是公教人員的世代衝突,反而只會模糊了焦點。

舉例來說,勞保年金的「破產危機」,源自於長年以來勞保的保費偏低,使得保費基金預定不足以負擔未來的勞保年金給付。但誰是最阻撓勞保保費提高的群體?其實並非是勞方,而是資方。因為勞保保費目前的勞資政分攤比為2:7:1,資方分擔比較高,無怪乎其對於勞保保費合理提高一事,不斷百般阻撓,甚至揚言要將勞資分攤比改為5:5才滿意。但過去二十年來,勞資之間的分配不斷惡化,豈有再加重勞方負擔之理?如果政府不拿出魄力,要求這財團富商給付其應當承擔的責任,那麼各種年金改革也只能夠是以犧牲勞工的退休權益為之(減少給付、延後退休、增加保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另一方面,表面上財團富商和軍公教退休金改革無關,但實際上,正是因為台灣過去二十年來稅制持續不公,不斷向財團或富人減稅,使得政府債台高築,才導致今日缺乏充足的財政能力來給付軍公教退休金。倘若只要合理增加各類資本分攤1%GDP的稅務負擔,一年就可以多出1600億的稅收,要填補各類退休年金的提撥不足部分,根本沒有困難;有此「開源」,政府要進一步開辦普遍性的基礎年金,或者合理提高現行國民年金的給付程度,也才有可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要年金改革不是「節流比賽」,解方就該思索如何「開源」,要向誰開源。

這一根本出路,並非各方團體都沒注意到。例如,花蓮縣教師會就曾出面喊話,要求政府優先處理「稅制不公」的狀況。他們指出:「我國目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17%,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平均的25%,而境外所得課不到稅,加上遺產贈與稅率過低,都不利於擴大稅基以建構安全的社會基礎年金。」可惜在於,不論是當前高喊要上街頭的公教團體,或是持反對上街立場的年金改革人士,都立刻陷入相互鬥爭,沒有把重心指向財團富商的責任,使得這一「真正的出路」沒有獲得社會聚焦。

年金改革是百年大計。我們期待公部門受雇者與一般勞工的代表應該儘速凝聚共識,放下無濟於事內部衝突,把壓力施加向真正該負責的群體。年金改革如何解?應向財團富商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