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八月刊)5大創新產業大挑戰

─人才,人才!人才?

事關台灣經濟的重大轉折與未來發展生機,蔡英文總統擘劃了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內涵即為發展五項重點產業,包括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產業、生技產業與國防產業等。這五項重點產業,並非全然是新創的產業,新政府加以重視,擬以國家力量來整合、來重新架構,希望能藉以催生台灣產業新亮點,再創台灣經濟榮景。新的思維,可望為台灣帶來一些機會,但也將面臨一大堆挑戰。

打破悶經濟 務實為上

由於台灣經濟已經悶了一、二十多年,政府一直苦無對策,同時找不回「MIT」行銷全球那個年代的生產力與台灣精神,因此,新政府甫上台即祭出五大重點產業,能否帶動台灣經濟脫胎換骨?頓時成為各方關切的焦點!惟學界、產業界意見紛歧、眾說紛紜,看好、唱衰者各有其人。像六月十五日三三會中就有某位大老闆說:「政府花那麼多心力在講未來(五大?業),我覺得不務實,企業有很多問題,現在就需要解決,像電的問題、兩岸關係。」這立論,乍看之下,好像也蠻有道理的;但沒有任何經濟政策是大補丸或回魂丹,可以丹藥一入口,就藥到病除、起死回生的。面對經濟疲弱的問題,不能沒有願景,願意找新出路,做,肯定比不做好。縱使前程充滿著挑戰,然而只要找到對的方法,也肯努力去執行,就一定有成功的機會;不做,或是延續過去八年把雞蛋過度集中在一個籃子裡的政策,破繭而出的機會則相對渺小。

打造經濟新模式

蔡英文認為,要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就必須從現在起就下定決心,勇敢地走出另外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她還說,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

搞不好經濟 一切免談

蔡英文就職演說,把經濟問題列為五大施政方針之首,也道出過去太過依賴單一市場的情況,並鼓勵國人別喪信心、莫妄自菲薄,可見她對社會現況頗為瞭解,也算是關心民瘼的新總統,深知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絕對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民生問題。誠如1992年底美國總統選舉,出身阿肯色州州長的小角色柯林頓,幾乎就靠著一句名言:「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擊敗老布希,在不看好之下當選美國總統。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之下,不搞好經濟,其餘的努力,也都將付諸流水!

不光是口號 拿出施政魄力

新政府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分別為:一、以台南沙崙為中心的「綠能研發中心」;二、以台北的資安、台中的航太及高雄的船艦作為中心的「國防產業聚落」;三、以物聯網及智慧產品產業為中心,坐落在桃園的「亞洲矽谷計劃」;四、從中研院所在的南港園區、到竹北生醫園區延伸至台南科學園區,形成線狀聚落的「生技產業聚落」;五、在精密機械產業發展最好的台中,未來再加上台灣ICT及資訊產業的能量,發展智慧精密機械的「智慧精密機械聚落」。帶動國內產業轉型。

五大策略性產業的施政方針一出,的確為低迷許久的悶經濟帶來些許的新希望。然而新希望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必須政府和產業界、學界都能拿出最大的決心,輔以正確的施政方針,創造有利的環境,才比較容易克服挑戰,儘快看到立竿見影之效,以免重蹈「兩兆雙星」、「愛台十二建設」不成功的覆轍!

技術團隊 頂尖人才何在?

這五項策略性產業,除了「國防產業聚落」是一項比較大膽的新思維之外,其餘四項幾乎都是ing進行式,政府之政策係將既有的發展基礎,規劃與未來、全球、在地做連結,做更有系統、更有策略的佈局,讓產業發展更順利、更成功、更具國際競爭力。

台灣發展這五大策略性產業,容或有些基礎與競爭優勢,然而其間的挑戰也不少,必須先有心理準備,並即早著手因應。先撇開個別產業的個別挑戰不論,其實,這五大策略性產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無一不需要技術,而技術則取決於人才及團隊!也就是說,發展五大策略性產業最大的挑戰,主要在於人力資源及技術團隊;在全球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在發展這些產業之際,台灣有什麼資源去和人家搶人才、爭技術呢?

現時留得住人才人才嗎?

回顧90年代台灣,IT產業發展良好,成為當時支撐台灣經濟的一大支柱;而台灣IT產業之所以能發展得很不錯,不受南韓等地之主要競爭對手威脅,所仰賴的,除了政府的諸多促產獎勵措施之外,另一重要關鍵,則是當時的證券市場蓬勃發展,上市櫃公司股票普遍都能獲得高本益比,加上優渥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吸引眾多從矽谷,從美國美光、德儀.…..等地方回台的人才和技術,紛紛投入創業或就業市場。

然而後來隨著會計制度捨USA GAAP就IFRS,員工分紅被迫必須要費用化,過去那種分紅100萬元,公司用股票做為發放標的,員工即可以領到100張XX電股票,那種員工實質所得比名目所得高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優惠報酬不見了。加上錯誤的政策導致證券市場大為式微,縱使企業以發行員工認股權證、購買庫藏股轉讓給員工等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報酬,但都已難以和當年的員工分紅配股相提並論,是以台灣產業之人才、技術競爭力均明顯大不如前。

未來要想做好五大策略性產業,除了政府的決心之外,人才、技術、資金缺一不可。是以不能單單只著眼在怎麼拉拔個別產業、個別企業上,還要對在人才、技術、資金供輸擔負重要任務的證券市場,大力且快速加以振興。只有找回證券市場昔日的榮景,賦與上市櫃公司股票高本益比,才能提供企業進行國內外購併,以及吸引優秀人才、技術團隊足夠的本錢!所以請新政府一定也要正視證券市場這個傳統產業,設法挹注向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