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獲納入英「快速通關計劃」看小國心態
2016年一月二十五日,我國外交部發出正式新聞稿,宣佈「我國獲英國納入其『登記旅客快速通關計畫』之適用國家」,將來合乎資格的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請進出英國「快速通關」,免去機場排隊與檢查手續。
外交部強調,英國此舉代表「英方高度認同台灣人民整體素質,反映近年台英關係快速成長,雙邊經貿、商務、文化、教育、觀光及人員等交流日趨密切。」一時之間,多家媒體也引為喜訊,當天的《聯合晚報》甚至以頭版刊登此事,標榜「快速通關,英納入台灣」,各家媒體也多以「英國秒通關!外交部證實台灣列入RTS快速通關」、「外交部傳來好消息!」大肆報導。
在國民黨大選慘敗,馬政府已正式進入倒數計時的此刻,此可謂是其難得的「好消息」,也符合馬英九一向宣傳其任內「大幅增加免簽證國家」、「持中華民國護照出國越來越方便」的「外交政績」。
但倘若仔細檢視,恐將發現,這其實並非什麼真正的「政績」。若台灣政府與輿論界誤以為是這是自身的「外交突破」,反而是忽視了其背後的問題。
「快速通關」的真相:付錢買方便
其實,只要稍微閱讀英國官網上的說明即可了解,所謂「快速通關」的真實含義是:合乎資格的人們需要在既有的護照簽證費用外,每年再繳交70英鎊(約3354元)的費用來申請「快速通關」。審核獲准後,也並非必然「快速」,而不過是將能改走「英國本地或歐盟人士」一般渠道入境,或能改使用「電子辨識」渠道入境。
而且,這也並非是所有的台灣公民都能申請。按照英國規定,需要是「持有英國六個月以上簽證,或每年訪英在四次以上的中華民國人士」,才有申請資格。基於在2007年後台灣人已可「免簽」短期入境英國觀光,實際上除了留學生與少數商務或依親人士外,絕大多數的台灣公民都不在這範圍之內。
而這樣付出每年70英鎊所換來的「快速通關」,卻是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如香港)只要合乎長期居留資格,就能夠申請的項目,例如使用電子辨識系統入境。
防堵非歐盟人民的英國機場海關
曾經乘坐飛機進出英國的台灣人應該都會注意到:要在英國機場「通關」的確不易。往往得要排隊在三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以上,才能順利入境。遠遠不如台灣機場的流暢與高效率。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英國作為先進國家,倫敦又作為國際大都會,吸引了大量各國人們頻繁進出,是故其機場難免擁擠,外來人士自然必須排隊等候。但根據筆者的親身觀察,實際情況卻未必是如此。
特別若是從倫敦Heathrow機場之外的二線機場入境英國,包括倫敦Gatwick機場、Stansted機場、Luton機場…等,常常看到的景象是:一整排十多個海關櫃檯,卻只有一、兩位在受理非歐盟人員入境。等到英國本地與歐盟人士都已順利入境了,其他空閒的櫃檯卻不會轉為服務非歐盟人民,反而是故意要其排隊等候。
筆者就有一次從瑞典參加完研討會後要返回英國,在倫敦Gatwick機場足足等上了兩個多小時排隊入關。不耐久等的人們發出抱怨,質疑其他閒置櫃檯為何不提供非歐盟人民通關?卻只看到機場人員一一對排隊者發送了「抱怨表」(complain form),稱「這是上頭規定的政策,沒辦法」、「大家或許可以多填寫抱怨表,看看政策能否改變…」。換言之,非歐盟人民面臨的「慢速通關」,並非是客觀必要,而是一種英國政府做出的政治選擇。
甚至單是排隊已屬萬幸。不少台灣人民都曾經歷在英國機場遭海關刁難,例如只因為被懷疑「入境原因不明」、英語溝通能力不佳、缺乏「健康檢查資料」…等原因,而被留置多時,甚至遭受遣返。當然,這些舉動並非是針對台灣人民,而是英國海關對於廣大的「非歐盟」人士,特別是來自後進國家的人民,所採取的防堵移民措施。
因此,綜合來看,當前英國推出的「快速通關」措施,與其說是一項便利他國人民入境的進步政策,不如說,它其實是一項「付錢買方便」的退步措施,而儘管這「方便」本來是非歐盟旅客也可以普遍享有的。它將讓英國政府能輕鬆地賺入大把費用,使少數屬富裕階層的非歐盟人士能比照本地人「快速通關」,但大多數的非歐盟人民依然得接受不必要的排隊等候待遇。
其他國家的批評聲浪
被納入能申請「快速通關」英國的非歐盟國家,當然不只台灣。英國政府實施此政策以來,首批適用國家為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及日本。而2016年實施第二批,開始適用韓國、新加坡、香港及台灣。
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當這些國家被英國政府「納入」可申請「快速通關」資格時,都沒有出現如同台灣政府或輿論界「歡欣鼓舞」的呼聲。要不是淡淡提及此事(如韓國、香港),要不就出現了一定的批評聲浪,質疑為何在英國要另外付費,才能「快速通關」(如美國、紐西蘭)?
舉例來說,當美國媒體報導了此項英國措施後,許多美國網路輿論就質疑著,「金錢不該讓任何人能享有插隊特權。」「英國Heathrow機場讓非歐盟人民經常得排上如此長的隊伍,這並不光彩,而不過展現了英國是一個沒有妥適管理自身的國家。」也有網友直接抨擊,這根本是讓「邊境管制私有化」(privatized border control ),使得辦理了一樣護照簽證的人們中,有錢人能夠快速通關,沒錢人就得苦苦等候,這既不公平也沒有必要。能讓各國人民流暢順利地進出機場,不正是每個國家最基本該做到的公共服務責任嗎?
相形之下,台灣從政府到輿論的「一片歌頌」,實在顯得我們有些太自外於客觀現實,或者說,誤把差別待遇措施當作進步舉措,被納入了就沾沾自喜?
「小國心態」恐將自誤
說到底,究竟台灣人民能否「快速通關」進入英國,是否得要付上這每年70英鎊,都還是一件小事。重要的是,從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反應落差我們不難觀察到,台灣呈現了某種「小國心態」的自誤危險,才是該被正視的課題。
固然基於「中華民國」或「台灣」在國際上的長期地位不明,使得當我國被他國(特別是如英國的先進國家)「納入」某項措施資格時,台灣人們經常不由分說地感到欣喜。然而,如果台灣政府也只身陷其中,沒有判斷清楚實際狀況,只是渲染這種表象式的成果,謊稱為「政績」,這結果反而很可能是損及台灣人民的利益,以及讓不平等或不正義的國際狀況繼續蔓延,也不自覺。
小的事情,如同該如何評價英國此項「快速通關」措施?大的事情,例如台灣是否該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議)?都不難觀察到我們的政府習於類似的謬誤。試問,先進國家選擇性地將台灣「納入」某項措施,難道不會有其政治經濟上的自利考量?難道台灣只是因被「納入」,而不問被納入的實際內容,就值得政府大肆宣傳?許多該被嚴肅評估與討論的外交議題,往往就在這種心態與作風下,無形間被輕忽了。
而其造成的結果,無非就是讓先進霸權國家能輕易地利用台灣或其他後進國家「渴望被納入」的情節,推行對自身有利的各種措施,以繼續維持他們的利益與優勢地位。反正,「他們的政府與輿論也不會有什麼樣的異議?」甚至,被賣了還會歡欣鼓舞地慶賀?
如果我們要避免這樣悲劇性的發展,勢必需要審慎嚴肅地檢視每一項國際相關事務,充分地分析其對台灣人民的利弊得失,而不陷於簡單的自滿或自卑。至此,接不接受被納入「快速通關」,則毋寧是次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