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加速熱機 回應百姓高期待

最近,因北檢檢察長蔡碧玉事件,法務部長邱太三被言論砲火攻擊。邱太三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強調,目前,首要之務是藉由司法改革,緩和社會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至於,撤換蔡碧玉一事,必須在維護「程序正義」的前提下討論,否則,未必符合支持新政府的主要民意,甚或是全體民意。

邱太三是蔡英文總統大學學長,在林全組閣的過程中,邱太三是入閣的熱門人選。只是,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可能性,一是陸委會主委,另一則是法務部部長;最後,由邱太三出掌法務部長一職。

接下挑戰 成就綠色執政完整戰力 

當被詢及何以做此決定時,邱太三表示,他考量的是民進黨的人才資源,在民進黨中,不乏兩岸專家,但具有完整司法背景者卻不多。邱太三笑笑說:雖然,我知道因民眾對司法改革的期待很高,這個工作挑戰很大,但我還是決定承擔。

邱太三上任一個多月,遇上蔡碧玉事件,遭受輿論攻擊;對此,他似乎頗能冷靜以對。邱太三表示,這麼多年來,在台灣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出現累積許久的沈痾,老百姓的不滿情緒,隨時可能爆發。對於司法議題,無論是民進黨或是小英智庫,都花了許多時間進行了解;只是,單就制度面而言,很難掌握實際運作狀況;因為,制度運作涉及人的問題;只有進入執政後,才能真實感受問題的嚴重性。過去八年,民進黨雖著力於前置作業,但畢竟不像國民黨具有七、八十年的歷史,在掌握制度運作涉及人的問題上,仍有所欠缺。

政治不能干預司法

邱太三表示,在台灣,司法人員的職位具有保障,無法隨意調度;至於其行使職權時,也被賦予獨立審判的權力,不能說換就換;法務部在撤換任何人時,都需要有充份的理由,必須符合「程序正義」。

另者,法務部若有晉用新人的需求,必須按程序進行,由「人員審議委員會」針對人選名單展開評選,邱太三進一步說明,「人員審議委員會」是由九位民選代表、八位官派代表組成,候選者必須取得過半數的委員通過,才能順利獲得晉用。

邱太三強調,司法改革應以人民的角度出發,以符合人民的期待。現今,社會對於司法不公早已累積強烈的不滿情緒;當民進黨指責國民黨以政治干預司法時,民進黨在取得執政後,豈能同樣走背離民意的老路?

司法改革 全民參與

邱太三表示,新政府上任後,展現的司法改革決心,將體現於今年十月召開的司法國是會議。這次的設計,與1999年舉辦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不同。邱太三說明,當年,與會者是以審、檢、辯、學的法律人士為主,議題鎖定於專業領域;會議結束後,各自在專精領域內努力;過程中,沒有民意參與,更欠缺與民眾溝通的機制。

邱太三解釋,這次的司法會議,強調全民參與。在前置作業中,首先我們將設立一個網站,蒐集所有的民意、民怨;接著,到北中南東召開實體會議,開放參加,但因為時間、空間受限,以網路直播對外公開,藉此掌握民眾關心的議題;同時,將檢視台灣法律教育的缺失,提出補強之道。

至於,社會大眾極為關心人民如何參與審判的議題,邱太三表示,是走美國的「陪審制」,還是德國的「參審制」,抑或是日本已綜合「陪審制」、「參審制」兩者後的「裁判員制度」,都將納入國是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