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六月刊)藏在比特幣背後更大的金融革命

區塊鏈(Blockchain)

要讓政府、銀行靠邊站

在國際間,比特幣(Bitcoin)因成為犯罪工具而背負污名;但因它所帶動的區塊鏈(Blockchain)應用,卻大登廟堂之上,美、英、中等國際強權國家,擔心被去中央化,搶先在政府金融系統內導入區塊鏈的應用。

繼FinTech之後,區塊鏈成了另一個流行語(Buzzword)。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在去年年底的封面,更以「信任機器(The Trust Machine)」為題,報導區塊鏈的崛起,及如何衝撞既有系統,它可以顛覆政府職能,並進一步促使政府代表廣大公民的利益。在台灣,多數人對區塊鏈還不明究裡時,就已將它琅琅上口。但是,專精於區塊鏈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的台灣大學教授廖世偉卻說,丟掉流行語,回歸本質,他強調,區塊鏈帶來的是一場信任機制的革命。

獨佔的第三方

形同做霸王生意

廖世偉表示,以往,人們對金融體制信任,於是,仰賴信任第三方傳遞價值並確認大家的所有權,於是,把身家財產交給銀行;對政府機構信任,於是,將攸關個人隱私如身份證、護照、駕照、健保卡等,交由政府保管。但是,因受限於法規,政府、金融系統少有競爭者,也因此,欠缺創新興變革;更嚴重的是,它堅固舊思維的框架,即:「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山過,留下買路的名利」,更成為滋生政府貪污舞弊,銀行監守自盜的溫床。

那麼,區塊鏈架構的運作模式為何?被稱為「Internet2.0」的區塊鏈,正如互聯網,沒有人完全擁有或掌握它,這是一個多中化的協議,導入新的信任機制,因區塊鏈是一開源形式,展現開放的精神,任何人都有機會建立新的服務與應用;同時,它也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新領域,充滿各式各樣的機會。

區塊鏈什麼碗糕?

台灣金融界沒概念

區塊鏈的核心精神是去中央化,有趣的是,國際強權早已提高警覺,關注此事。去年,美國SEC(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批准美國電子商務網站Overstock用區塊鏈發行股票的計畫;英國首相的首席科學顧問Sir Mark Walport也建議英國政府在如稅收、福利或簽發護照等主要的公共服務上,採用區塊鏈技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初向媒體表示,央行正研究發行數字貨幣。

台灣呢?根據《2016年資誠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調查,受訪的金融人士中,有高達83%對區塊鏈技術及發展不太熟悉。這樣的實情,令人不由地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