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櫂豪參加花東條例10年回顧與談 提出台東願景

新聞中心/北區特派

【綜合報導】劉櫂豪立委日前受東台灣研究會蔡政良董事長邀請,參加「花東條例與花東發展十年回顧研討會」與談。劉櫂豪從花東基金的成立、10年來的運作以及未來的展望,提出脈絡清晰的說明,讓與會人充分感受到劉櫂豪對此次論壇的重視,以及對台東這塊土地的感情與願景。

    劉櫂豪指出,花東條例在2011年6月通過實施,依據花東條例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挹注成立花東基金,而當時基金成立對花東有三個意義:第一,過去政府施政長期城鄉失衡,東部面臨醫療、交通、教育資源等基礎建設不足;第二,肯定花蓮及台東在文化、自然環境上具備特色;第三,希望在公務預算以外,透過花東基金提出願景,讓花東有別於其他縣市發展的形式,也同時能兼顧基礎建設。而回顧10年來,花東基金核定在台東縣的計畫共有199項,合計共81億5542萬2625元。地方政府以4年為一期擬訂實施計畫,花東基金補助金額逐期增加,而所提計畫相關部會則以內政部、衛福部與交通部為最高,細項類別包羅萬象,以觀光及文化建設18%比例最高,其次為基礎建設14%、產業發展11%與原住民族生活改善與文化保存12%等,餘為其他。

    劉櫂豪說明,地方政府面臨的真實狀況是,地方財源不足,台東縣政府每年預算由中央補助占了近9成,地方經費光做基礎建設都不夠,因此台東縣透過花東基金去做許多基礎建設等;當然,基礎建設非常重要,當經費不足時面臨兩難的時候,只好優先用基金預算來處理。而另外一部份提出可以對地方有政策引導的建設,包含軟硬體的建設,來讓東部文化、自然環境特色有更好發展,這也是當時設立花東基金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基金運作的比例上,因為地方面臨的困境與兩難,大多用在基礎建設較多。

    劉櫂豪強調,未來花東基金的運用,應該是需要讓更多民間的聲音納進來,盡量將原本政府公務預算就能做的基礎建設區分出來,調整基金運作的比例,讓台東有更多資源去依據地方特色,在建築景觀、地形環境等政策引導,讓東部發展走出不一樣的面貌。下一個10年台東要扮演什麼角色,透過花東基金會如何發展,劉櫂豪舉例,當政府和全世界都在談碳中和,台東可不可以來加強種樹、當全國各地為氣候異常苦惱,台東可以透過花東基金形塑友善氣候環境發展、當全國都在為高房價苦惱時,台東可以透過花東基金提供住屋友善政策、當全國出生率偏低時,台東可以打造友善兒童的兒童公園、甚至台東醫療資源缺乏,但是我們缺的不一定是設備,還包含醫療人才,能不能透過基金培訓在地的醫療人才。

    劉櫂豪最後以葉石濤筆下所寫,期許台東能成為「是個讓人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也希望未來台東的多元族群,透過花東基金,能實現Sakinu所說的:「不同的族群在同一棵樹下,分享彼此不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