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零成長?能源局副局長:2025前不可能


深澳案再次引發供電與空污之間的爭議衝突,20日在立法院公聽會上,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坦言,「用電零成長在2025年前不可能」、「經濟成長、用電也要成長」。用電需求將不斷成長的政策設定,讓環團紛紛質疑,電力需求無限增加,對節電過於消極的態度,只會導致必須加煤、不廢核的結果,也將讓民眾持續籠罩在空污威脅裡。


記者 / 賴品瑀報導(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捐款改變環境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賴品瑀攝。

立委陳曼麗、吳焜裕舉辦「能源與空氣污染」公聽會,會中國發會提出產業升級、電源管理等工作的評估依據、管考標準;經濟部報告今年電力短缺評估;環保署報告燃煤電廠降載;衛福部報告如何保障大型污染源周遭居民健康,多為重申政府既有的政策。

「用電零成長在2025年前不可能。」李君禮強調,用電零成長、負成長雖是目標,但需要路徑逐步達成,且過去也只有在經濟大蕭條才出現負成長,這想必不是社會所期待的狀況,且民眾日常生活,要用大電視、要冷氣、要電暖器等享受,都需要電。

面對李君禮「經濟成長、用電也要成長」的說詞,民間團體紛紛反駁。彰化醫療界聯盟蔡志宏指出,去年用電成長率2.35%,就是全國佔比54%的工業用電有3.14%成長率所致,反觀李君禮舉例的住商,不過佔比18%,去年的成長僅是0.59%。蔡志宏說,仍是以用電正成長為前提,就是導致繼續加煤、不廢核的能源政策,而減少用電成長,終究要從法規上、從電價回復合理上,處理工業耗能問題,不再支持不節能的工業,才能促使產業升級,扭轉目前「用電、污染的產業最賺」的狀況。


方儉:減少部分用電不可怕 無預警停電才可怕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方儉認為,目前總體的設備產能,跟實際發出的電相比,只是6成,因此缺電問題還是要回到台電的管理問題上。再者,即便真的缺電,若是有計畫、有預告、有通知的「減少部分用電」,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一直是無預警停電。

方儉更表示,能源管理法有《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卻一直懸而不用,依照該辦法,限電的順位從大型工業用電大戶開始累進實施限電5%,民生用電的順位已是第六,且是分區輪流停電50分鐘,台電過去卻多次恐嚇民生限電,是「狼來了」。

雖然環保署已經展開空污降載的機制,不過,身陷高雄空污重災區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卻痛批「根本沒有實質幫助」。他抨擊,今年一月高雄興達電廠雖然幾乎天天降載,卻都「只降一點點」,對改善空污並沒有實質幫助。

負責主持公聽會的立法委員陳曼麗(左)、吳焜裕(右)。賴品瑀攝。

「這並不容易,但我們要一直給壓力。」吳焜裕表示,人人希望減少燃煤發電,希望用電負成長,不過現階段還無法達成,且天然氣有安全疑慮、也不應該過度依然單一來源;在此狀況下,只能對燃煤發電以要求使用最好的減量技術,加強檢測把關,讓燃煤造成的排放不會比天然氣多;也絕不能走回核能發電的老路。

不過,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許心欣卻認為,實在不能支持吳焜裕「煤電不一定比較髒」的說詞,他強調,燃煤發電的佔比、總發電量還是應該要下降,因為再好的減排技術仍只屬於管末而非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