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年紀越大,做很多事往往不能下定決心,盼前顧後就想哪條路比較好走,時間從指縫中流掉,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庸碌,大多數人好像都逃不過,也跳不出,慢慢走進年紀的陷阱中。
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煩惱,像我25歲就開始煩惱自己變老,新陳代謝變慢,也傷了在場年紀較大的姐姐們,只是當自己真的來到30歲,才覺得一切都沒有那麼糟糕,人生好似走到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分水嶺,倒也不是從此就往下走,而是我們有更多經驗去看待目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有更多的想法去理解當初為何要那樣做。
知名 旅行作家/專欄作家 (雪兒Cher)
旅行讓自己更勇敢《自己,才是旅程的終點》
20歲的時候不會想30歲的自己會變成怎麼樣,但30歲面對往後的10年,開始有了一種期待跟害怕的思維。
當然總有人跟我說你才30出頭,何須把事情想的這麼多,生活就是這樣過了,每個人也不這樣過,但是回想20多歲出頭到現在,我努力的工作,換到了什麼?
一份穩定的薪水? 客戶的親睞? 老闆的信任? 還有呢? 這就是我的未來?
有時候一個人照著鏡子看著皺紋,算算原來我也在職場打混十年,想當初多麼期待從帆布鞋穿上高跟鞋,從T-Shite換成亮麗的套裝,從一個土味的大學生化身成亮麗的上班族。
還記得剛畢業那幾年,對主管交代的每件事情都戰戰兢兢,為了工作每晚熬夜加班到凌晨,為了同事離職還槓上老闆,為了專案快開天窗而大哭,都不知道自己在熱血什麼?但從現在來看,我還蠻喜歡那時候的自己。
每次上台還會恐懼結巴的我,每次應對客戶都抱以一百分熱情對待的我,那時候的自己奮不顧身去努力工作,或許就在等待一個肯定,老闆的肯定,客戶的肯定,自己在社會價值的肯定。
如同職場老鳥所說,這樣會很快燃燭燒盡,時間澆熄熱情,這是年紀,也是經歷,所以在燃燒完後,需要來一個中場休息。
於是30歲的我,打包了行李,往遠方的國度飛去,未知的行程,像是愛麗絲掉入了魔幻森林般奇妙。
我沒辦法告訴你旅行有多好,但歸途後的我依舊深深迷戀著過去那段中途離場的時光,我常常幻想著可不可以放棄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然後再踏上旅途。
第一次的出走,是為了休息再出發,第二次的出走又是為了什麼?
我也很認真在想這個問題,就如同很多旅者說的『旅行是比鴉片還讓人上癮的毒藥』,當你認真出走過一次,你會發現旅行是一輩子的事,想看的風景不再是旅遊書上的片面的說詞,真正的旅者在追逐旅行中跟自己對話的感動。
所以我總是告訴我身邊的人,我還是會出走,而且下次要去更遠更長更久的地方。
因此我必須回來更積極的面對我的下半場遊戲,將旅行中充飽的熱能盡情揮灑在工作以及生活裡面,儘管大環境總令人沮喪,但是想起旅行的美好,我有時候覺得那就是一種『能量』,面對新來的挑戰更有能力去完成它。
而且回來之後,我發現我得到了比以往更多不同的機會,也更多人願意相信我可以獨立完成專案的開發,也很多人欽佩我獨自旅行世界的勇氣,在旅行中我得到從固執中放下偏見,在旅行後我肯定自己也應該繼續擁有夢想。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在職場燃燒殆盡的蠟燭,試著來場中場休息,中場休息不代表放棄下半場,而是在下半場爭取更多有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