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馬修連 恩Consonance聲音雕塑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9/15(五)起,將於第二特展室推出『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以及『 馬修連恩Consonance聲音雕塑』裝置藝術作品, 歡迎民眾一同藉由博物館展場的平台,感受現代社會最美、 最動人的音樂饗宴,藉由Pasibutbut跨越時空、 器物的感染力,瞭解Pasibutbut在歷史上演變, 以及對於布農族社會產生的影響。洽詢電話:089- 381166*777
史前館李玉芬館長表示:在原住民部落裡,歌舞擔任了傳達、 溝通族群情感、凝聚團隊意識的重要角色, 也是整體部落文化結構的一部份;對外, 歌舞的展現往往是部落主體的象徵,呈現部落文化特色。史前館自2 004年起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樂舞教育傳承計畫」, 以民族學理念為基礎、部落為主體的模式,透過社區、 部落文化成長班、部落教室及熱心族人, 共同進行樂舞教育傳承工作,並提供博物館舞台讓各團隊定期展演。 本次特展將「平台」概念延伸至原鄉,透過分期調查、 研究深化各族群代表性歌舞內涵,並建立與地方文物館合作模式, 進而以族群歌舞連結起部落、地方情感, 分享在地知識與展演的美好歷程。
策展人林建成助理研究員指出:「Pasibutbut」( 祈禱小米豐收歌)即一般稱之八部合音,1943年日本音樂學者黑 澤隆朝在東部布農族崁頂部落調查,首次聽到Pasibutbut ,受到極大震撼,他寫下「那歌聲之優美,無以言喻」的感觸, 心情久久未能平靜下來。黑澤隨後於1953年在ICTM( 國際傳統音樂學會)發表論文,以Pasibutbut獨特的合音 與泛音的半音階唱法,提出音階產生論,推翻了過去以由單音、 複音而至和聲為音樂起源論,引起國際學界高度重視。Pasibu tbut成為民族音樂學術研究的重要立論基礎, 也是外界認識布農族文化的途徑之一,本項特展以Pasibutb ut為主軸,透過史前館進行田野調查, 串聯起海端鄉布農文物館及部落,整理傳統文化意涵、歷史影像, 並藉由博物館展場的平台,邀集相關的原始錄音、 演唱部落同台表演,開創族人穿越時空與祖先對唱的奇特經驗。
本次特展中更結合了來自加拿大育空地區的知名世 界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Lien)為布農族〈Pasibutbut八部合音〉 量身打造的聲音藝術作品「Consonance聲音雕塑」。 這是一件由16個特別打造的揚聲器圍繞而成的環狀作品, 藉由立體空間的形式完整呈現布農族八部合音的隊形與共鳴。因此, 聆賞者得以在裝置所形成的空間中與聲音互動, 實際去感受藝術家所建構的聲音景觀。
馬修連恩說:生活於台灣幾十年,基於對布農文化和〈八部合音〉 的欣賞,加上對於3D音響科技的研究,產生了跨界創作「Cons onance聲音雕塑」的構想。這是一件360度的環繞多聲道聲 音藝術裝置,2015年在海端崁頂部落利用16支特製的麥克風收 錄台東胡天國、劉金蕉夫妻等16名布農族人的歌聲,再以16支特 別設計的揚聲器排列成一個大環, 還原臺灣布農族圍成圓圈歌詠的隊形,逼真呈現舉世最神祕、 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Pasibutbut八部合音〉。 量身訂製的3D音響科技打造而成的聲音雕塑, 希望帶給觀眾最貼近靈魂的動人歌聲, 實際在空間中去感受這件聲音雕塑所傳達的布農文化精神。
參考資料:
「Consonance聲音雕塑」 http://www.pervanderhorst.com/ Matthew-Lien <http://www.pervanderhorst. com/Matthew-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