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必要調整檢討大學補助經費

台灣大學每年獨占鰲頭,坐領教育部三十億元的頂大經費,佔去總經費的近百分之五十,卻還年年喊窮,甚至拿頂大經費讓學生「登大山」,可見台大根本不缺這筆錢。

坐擁社會最多資源的「最高學府」台大,只能培養「便宜行事」的教授,和一再說謊的「未來領導者」,這門領導學程如何繼續下去,對於領導學程募款惹議,台灣大學學生終於「公開道歉」,在網路發表道歉聲明,但洋洋灑灑的說明,學生坦承唯一的錯誤,只是「將企業為對象的資訊平台公開呈現使大眾誤解計畫為公眾募資」,如此避重就輕的說詞,不僅缺乏說服力,更看不到反省、謙卑、和誠實,這些成為領導者所需的基本特質。尋求企業贊助當然可以,舉凡社團舉辦公演、大學畢業晚會等,都需要企業贊助,但企業也講求誠信,以為學生沒錢才捐款,但如今才知道台大早就給學生錢去爬山,這豈不是公然詐欺。

集國家和社會眾多資源的台大,背負著為國家爭取國際頂尖大學的使命,其所作所為難免被社會仔細檢視,這次台大領導學程,要求修課學生募款,來籌措攀登南湖大山的經費,當然也免不了檢視,可惜台大師生在這次檢視中,終究沒有達到社會的期望。

社會的期望其實很簡單,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因為這必須在任事之前要去分析「己所不欲」的地方,例如登山募款前就要想,若我是被勸募者,我會不會捐款來幫助學生為完成課業要求而登山?另外,這個登山除了完成學生的壯舉之外,沒有別的社會公益功能,那麼別人為什麼要捐款?

台大既然收了全國最優秀的學生,除了學識之外,更應該想辦法讓同學們知道民間疾苦,不應該再鼓勵其驕縱之氣,這就要靠教授們好好教導,但前提是教授們也要知道社會百態,不要成為象牙塔裡的菁英,所以台大招聘教授時,不應該太考慮血統的純正,非台大畢業不可,而是要考慮教授的專業素養,以及社會關懷和謙虛程度。

當然,今天會造成一群「高上雲端」的教授和同學,十幾年來的教育改革顯然沒有成功,多元升學制度讓身世好的同學,比較容易進入台大,這幾年台大弱勢生的比例,都不到百分之一,如果政府不對升學制度加以導正,未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主族」的現象,恐怕會更加明顯。導正並不是就要因此取消多元入學,而是應該考慮如何增加清寒的中等以上程度學生,進入優秀大學的機會,過去的繁星計畫顯然不怎麼成功,學生只有偏鄉受重視,弱勢沒有受到關照,所以升學制度如何改變,攸關緊要。

台大應該增加新生來自後段家庭(中低收入,或家中第一個有機會進入大學)的比例,並且增加對這些學生的獎學金補助,相信後段家庭的子女更會珍惜機會,更知道踏實學習的重要,而且多元學習環境,也會改變台大的學風。

做為一所全國最好和資源最豐富的大學,台大有責任要注意弱勢生,進不了台大的事實,要想辦法調整,而不是一切依賴,歸咎於升學制度,只要有心就一定可行。

另外,對於進入台大的學生,更要好好教導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道,讓同學們知道世界不是只為他們而運轉。又台大學生打著Climb For Taiwan,媒體追查後,挖出領導學程外包、學校早有補助真相,學生一紙聲明卻辯稱自己「搞錯對象」,這群自稱「未來領導者」,不僅沒有危機處理能力,連真誠的道歉都不會。

台大每年坐領全國最多補助,卻還年年喊窮,其他大學領得不若台大多,卻能透國產學合作得到資源,少子化的未來,不是只有台大生是鳳凰,每個孩子都會是鳳凰,教育部有必要重新檢討大學補助經費,不要再培養便宜行事的學生和貪婪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