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種茶的「蛛」多好處

【臺北訊】近年來有機農業或環境友善措施在臺灣農業生態系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期望在作物生產的同時,也兼顧田間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茶業改良場等單位合作,近兩年來在新北市坪林區及南投縣魚池鄉等重要的茶葉產區進行田間的蜘蛛類調查,發現在施行有機農作的茶園,田間的蜘蛛類數量普遍高於慣行農作的茶園,而草生植被覆蓋度或高度也能提升蜘蛛的多樣性,顯示有機農業及適當的植被管理對於蜘蛛這類害蟲天敵物種的生存確實有所助益。

農業活動對人類文明發展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如今農業生態系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人造地景之一,在穩定的提供各類食物來源的同時,卻也大幅改變了自然環境,加上化學農藥及肥料的使用,更容易加深環境污染及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近數十年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提高,尤其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中提出「里山倡議」,更讓農業活動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聯再次受到重視,期望透過永續的操作方式,包括有機農業或各類環境友善措施及管理制度等,來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

蜘蛛是農業生態系中重要的天敵生物之一,由於物種多、數量豐富,加上生活習性相當多樣,例如有結網、葉間游獵或地表游獵等類型,可捕食各種小型節肢動物,因此對消滅農業害蟲有一定的幫助。

茶葉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不僅栽種面積大,產量及產值也相當可觀。為瞭解有機農作是否有助於茶園間生物多樣性的維護,特生中心及相關團隊從2017年至今,陸續執行了「建構農田生態暨多方參與查證系統之農村綠色經濟永續計畫」及「有機茶示範場域建置與推動之委託生態調查報告」等計畫,在坪林區及魚池鄉等兩大茶葉產區進行茶園間的蜘蛛類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哪個區域,有機茶園中的蜘蛛類數量皆普遍高於慣行茶園,尤其是茶樹上的跳蛛、袋蛛,以及在底層活動的狼蛛等類群最為明顯,不過在群聚組成上則未有差異;此外,分析結果也發現茶園中底層植被的經營對於蜘蛛類也有重要影響,例如草生植被高度或覆蓋度越高,田間的蜘蛛物種數或游獵型蜘蛛的數量都有明顯的提升。不僅如此,在調查過程中更發現了6種臺灣新紀錄種的蜘蛛。

研究結果顯示欲維護農業生物多樣性,除了提倡有機農法之外,植被的經營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透過有機農法及植被管理,為田間的蜘蛛提供更友善的棲息環境,正是創造雙贏,達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