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試辦管挖回填新工法?道管中心勇於創新研發

【臺北訊】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簡稱道管中心)為解決道路挖掘後回填作業養護時間不足,造成路面沉陷或逾時收工問題,委託研究回填新工法,108年11月29日由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南區營業分處(簡稱自來水南區)提供場域於萬利街59巷自來水管汰換工程試辦新工法,回填完畢無須等待養護,即具高承載力並接續瀝青混凝土面層復原道路,未來採用回填新工法,將能大幅提升道路挖掘工程進度,縮短工期,並改善回填材料,提升回填路基承載能力。

委託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廖洪鈞教授表示,過去道路管溝挖掘後採用級配材料回填,因受限於挖掘管溝寬度,現場不易夯實,造成路面易產生下陷,故10幾年前已全面改用高流動性回填材料,以利將管線周邊填實,避免路面下陷。惟因需等待回填材CLSM水化反應,達到初凝始具備承載強度以進行路面復原,造成目前道路管溝挖掘工程在有限的許可施工時間,每日可挖掘施工長度短,進度緩慢。因此,道管中心為解決臺北市長久以來道路施工問題,委託研擬回填新工法,毋須再等待回填材料初凝時間,提高每日可挖掘施工長度,亦避免因等待造成施工逾時問題。

道管中心陳宏銘主任表示,自中心成立以來,積極嘗試新材料、新工法來解決道路施工問題,感謝自來水南區積極協助,提供萬利街59巷自來水管汰換工程作為試辦回填新工法場域。新工法施工流程仍以原CLSM進行部分回填後,接續回填碎石級配,經挖土機將碎石級配壓入CLSM,管溝面即具備承載強度,立即進行管溝瀝青混凝土鋪築之臨時修復作業,相較原回填施工工法,將可節省約3小時作業時間。

道管中心挖掘管理科黃繼模科長說明,道路挖掘回填新工法結合高流動性完整填充管溝與級配料提供即時承載強度2項優點,減少原施工工法等待CLSM初凝時間,增加每日可挖埋管線長度,預期施工成本將可降低,並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亦提升路基承載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預定109年初將頒布回填新工法施工規範,以供各管線機關(構)採用據以施工,未來將朝向力行循環經濟理念,將瀝青刨除料等再生級配粒料運用至回填新工法,以資源再利用之方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