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糕餅歲時記 大家作伙來呷餅

【臺南訊】今年臺南市文化資產月以「民藝童樂」為主題,聚焦常民藝術美學及日常文資。文資處特別於9月22日下午假鷲嶺食肆(原鶯料理)舉辦「糕餅歲時記」,呈現臺南不同歲時祭儀的傳統糕點,邀請民眾在秋日午後一起來呷餅。

臺南作為臺灣古城的代表,生活中豐富的傳統糕餅,源自臺南歧異多元的祭祀文化與民間信仰,不同糕餅除了有鹹有甜,口味多元外,更代表著府城人的信仰,以及與自然節氣、祭儀的呼應,構築成臺南特有的生活方式,是臺南重要的文化資產。

這場活動邀集了臺南諸多知名的糕餅老舖,如連得堂、新裕珍、永合香、天心軒、寶來香、舊來發、舊永瑞珍、舊振南等,提供具代表性的糕點,反映府城人在生命禮儀、宗教祭儀上的傳統味,如酬神用的雲片五牲、滿月用的紅圓、農曆過年祭天祭祖的紅龜粿、農曆3月19日祭拜太陽公的九豬十六羊;並有克林的限定椪餅與黃家米糕栫的DIY活動,及有時甘杯擺設的秋分茶席,讓大家現場製作和品嘗不同節日的應景糕點,體驗臺南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滋味。

除了味覺饗宴外,《臺南府城餅舖誌》的作者張耘書老師現場也帶來了「府城糕餅文化」講座,讓民眾認識臺南糕餅文化的形成源流。傍晚,國寶級藝師楊秀卿老師和微笑唸歌團登場表演,在月琴與唸歌聲中,讓眾人細細品味各自的府城記憶,活動圓滿落幕。